项目内容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2025年春季软件工程(罗杰、任健)这个作业的要求在哪里T.2团队项目:选题和需求分析团队在这个课程的目标是学习软件工程相关知识,培养编程和团队协作能力,做出一款令大家都满意的软件这个作业在哪个具体方面帮助我实现目标初步确定团队选题、并安排后续工作
选题
产品名称:碎星集
LOGO
周设计师:
撕裂的残月形纸页飘出流星轨迹,纸面毛边与星芒交错,悬浮星屑化作半透明轨迹穿透纸页裂痕,隐喻匿名创作与时光漂流;
产品介绍
一款每日推送音乐、美文、诗歌、名句摘选的app,一款可以用高质量内容打造自我阅读空间的app,一款可以随时随地记录体悟、收藏回忆的app,一款可以邂逅他人珍藏时刻的app。
选题意义
使用 高质量推送 + 自我记录 来对抗碎片化时代的浮躁与焦虑,让用户在一天的疲惫之后有一个安静的港湾可以停靠。此外,通过宏大的宇宙视角来重构内容逻辑,将高质量的输入输出转化为“宇宙事件”,让用户在享受内容本身之外,更多了一份形式上的乐趣。
基于NABCD模型的产品分析
N(Need 需求)
典型用户
学生群体是该产品的核心用户之一,他们通常处于学业高压环境,需要快速获取高质量内容进行精神放松。这类用户会在晚自习后打开APP,通过系统推送的短诗+轻音乐组合包缓解疲劳,或者在考试前收藏励志名句作为屏保激励自己。
职场新人(25-35岁白领)主要利用通勤、午休等间隙时间使用产品。他们既需要名家散文等深度内容保持思维活跃,又有记录职场感悟的私密需求。
文艺创作者群体(自由撰稿人/独立音乐人等)具有双重需求:既要从高质量内容中获取灵感,又需要匿名测试原创作品的受众反馈。他们会在创作瓶颈期反复阅读系统推送的冷门文学选段,或将未完成的诗稿投入“碎片实验室”观察用户共鸣度。针对这类用户,我们计划建立包含名家未公开手稿的专属内容池,并在其UGC被收录为官方推送时提供笔名展示选项,平衡创作荣誉感与隐私保护。
问卷调查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用户需求,我们设计了需求调研问卷。问卷填写人次为11(由于第一次问卷内容有一定诱导性,经助教提醒改正相关问卷后重新统计,时间较短+对象热情减退)
下面是关于部分重点数据的分析。
回答结果:满意(36.36%);某些方面存在不足(63.64%)。针对回答“某些方面存在不足”的答卷人,我们进一步提出问题Q2。
统计结果如下图:
其中,“内容深度”和“推荐内容同质化严重”两个选项被勾选率最高,达到了85.71%。
统计结果如下图:
其中,只有27.27%的答卷人选择了“从不记录”,这说明了记录功能确实有一定需求。
- Q4:如果有一款APP能将用户设为“开放”的笔记匿名分享给其他用户,您的态度是?
统计结果如下图:
对于匿名分享机制,有81.82%的答卷人表示“非常感兴趣,愿意尝试”。有意思的是,选择“不需要记录功能”选项的人 少于 Q3中选择“从不记录”选项的人。
回答结果:满意(36.36%);某些方面不太满意(63.64%)。针对回答“某些方面不太满意”的答卷人,我们进一步提出问题Q6。
- Q6:现有记录工具(如日记APP)让您不满意的原因是?(多选)
统计结果如下图:
其中,“界面枯燥”和“功能单一”两个选项被勾选率最高,分别达到了85.71%、71.43%。
统计结果如下图:
统计结果表明,传统点赞评论(18.18%)的互动形式已被许多人排斥,这与匿名碎片化交流(63.64%)的受欢迎程度形成鲜明对比,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们对社交压力的抵触情绪。
需求划分
所总结的需求,可以从这些方面逐一深化解决。
平衡深度与碎片化:用户需要系统性的高质量内容对抗信息过载,例如推送诺奖文学选段等经专家评审的经典作品,同时必须适配现代人的碎片时间。深化方向可建立“内容质量双轨制”,一方面由编辑团队精选权威内容,另一方面引入用户投票机制,例如匿名碎片被点赞超100次后自动升级为恒星推送。此外需开发场景化内容模板,如通勤模式默认音频朗读+文字自动滚动,睡前模式则采用深色界面与白噪音组合,减少视觉刺激。
私密性与表达欲的矛盾:既有用户需要完全加密的树洞式写作,又会存在用户渴望获得创作反馈。可在匿名机制上深化分级系统,可选型分享或者加密存储。
社交互动需求需实现低压力情感联结:用户希望获得共鸣但逃避社交负担,可通过单向互动机制深化。例如收藏他人匿名碎片时,系统分析双方情绪标签生成“共鸣指数”,向高匹配度用户推送相似主题的不同形式内容。同时设计“宇宙事件社交”,例如每月发起“超新星爆发”活动(具体还没想好)。
A(Approach 做法)
技术栈
Flutter + Dart 作为跨平台移动端开发方案,后端计划基于 Django(Python)构建 RESTful API
主要发布平台
IOS+Android移动端,后期考虑同框架移植Web端。
宇宙UI交互设计
- 恒星(系统)提供高质文艺内容,行星(用户)自主创造沉浸空间。
- 此外,通过陨石碎片(匿名优质UGC)实现低压力社交。
主要功能模块
每日星系推送系统(推送模块):自动化生成“音乐+美文+诗歌”组合包,采用混合推荐逻辑:70%内容由编辑团队预设主题(如设定特定活动日指定推荐),30%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动态AI匹配。技术实现依赖Django后台的定时任务调度以及调用AI的API进行智能化推荐。
星轨记录仪(创作模块):支持两种记录存储模式:私密日志采用加密存储于个人私密空间,支持生物识别解锁;也可以选择公开,即会成为碎片加入审核,通过即可成为碎片或者进入恒星库。创新点在于嵌入轻量级AI模型,自动根据用户上传图片生成文案,以及可选补全式创作(忘记某句诗)。
陨石碎片漂流(无压力社交模块):用户可每日接收/发送一条匿名碎片(文字+星图背景),采用“阅后即焚”机制:碎片被读取后24小时自动消逝,但允许接收者进行“超新星保存”(消耗星尘永久收藏)。
黑洞档案馆(数据管理):双层级数据清理机制:普通用户内容保留180天后自动进入“星云压缩”(文本转矢量图存档),超过一年内容会泯灭(VIP用户支持永久云端存储,或者消耗资源进行永久存储)。
目前设想问题
冷启动内容怎么解决? 我们会先自己当“内容生产队”,团队成员每天找3篇短文章、找10首好诗。同时考虑会在学校论坛和文艺社团找20个种子用户,邀请他们来“养鱼塘”。
怎么审核匿名内容? 简单来说分三步走:首先用现成的敏感词库做自动过滤(网上能找到开源的),然后我们团队每天排班人工抽查,最后设置“漂流举报站”——如果有人觉得内容不合适,3个人点举报我们就暂时下架。等以后用户多了再考虑接AI审核接口,现在先用笨办法。
宇宙主题会不会让人看不懂? 我们会做两个保命设计:一是新手导引会尽可能做的直观易懂,二是在每个功能旁边加“小白标签”,比如把“陨石漂流”直接写成“匿名小纸条”。
B(Benefit 好处)
- 像树洞一样安全:不用互相关注、不用费心思经营好友关系,你的每篇日记都变成小行星藏在宇宙里,想公开的碎片才会漂流出去,社恐星人也能安心记录。
- 碎片变宝藏:哪怕你随手记的流水账,我们的AI会自动配图配乐,三天后回看就像收到时空胶囊。如果内容被好多人点赞,系统会把它升级成「闪亮恒星」,让你有打游戏升级的成就感。
- 治治手机依赖症:每天只推3条精选内容,每条都像拆小礼物——可能是混着雨声的诗朗诵,或者是漫画版的《小王子》,从碎片化的无脑式刷视频娱乐变为有思考的小确幸。
C(Competitors 竞争)
竞品用户痛点我们的解决方案技术实现要点小独内容更新慢、单向消费粘性低用户投稿+编辑混编内容池,增加碎片漂流互动投稿表增加审核状态字段岛读社区水化严重、隐性社交压力机器初审(关键词过滤)+人工抽检,隐藏点赞数并禁用关注UGC审查精选ONE·一个内容过度文艺化、社交功能鸡肋强制内容类型比例+轻量化可选社交内容分类权重算法D(Delivery 推广)
- 社交软件推广:制作宣传网站、视频等,利用微信、小红书、抖音等发展“种子用户”;
- 个人人脉宣传:通过个人的联系方式,如微信、QQ等,形成内测群体,鼓励所有用户进行创作,并且构建用户反馈系统,收集用户意见迭代产品。
- 定期举办活动:通过增加星系中的一些突发事件,例如”未曾预期的碎片“或者”突然靠近的其他星球“,提升用户满意程度。
用户量预测
- 发布一周后总用户量预计达到(精确到百):200人
- 每日活跃用户预计达到(活跃是指每日会上线查看或进行创作):30人。
- 总共分享发布碎片:500+
我们坚信,在这个注意力被撕碎的时代,每个人都需要构建自己的精神星系。让碎星集成为对抗浮躁的星际方舟,期待与各位共同开启这场浪漫的银河远征。
来源:程序园用户自行投稿发布,如果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