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论坛
其它
首页
科技
业界
安全
程序
广播
Follow
关于
博客
发1篇日志+1圆
记录
发1条记录+2圆币
发帖说明
登录
/
注册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关闭
CSDN热搜
程序园
精品问答
技术交流
资源下载
本版
帖子
用户
软件
问答
教程
代码
VIP网盘
VIP申请
网盘
联系我们
道具
勋章
任务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腾讯QQ
微信登录
返回列表
首页
›
业界区
›
科技
›
对话开源中国马越:DeepSeek不是国运级的创新,年轻人才 ...
对话开源中国马越:DeepSeek不是国运级的创新,年轻人才是
[ 复制链接 ]
二艰糖
2025-6-8 22:19:13
如果说关于DeepSeek的讨论已经过于泛滥,开源也许是当下依然值得讨论的主题。长期以来,在国内谈起“开源”,都会无可避免地陷入一种尴尬的语境。它当然是理想主义的。“开源”背后的自由、开放特性,被普遍认为是互联网精神的外化——源代码向公众开放共享,且允许在遵循特定许可证条款的前提下,对软件进行自由使用、修改和二次分发。
最知名的开源项目“Linux”是操作系统的内核,催生了数以千万计的开源软件,这是互联网世界的根基。但它的背后经常跟着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开源?怎么考虑开源之后的商业化?哪怕到DeepSeek爆火的现在,也很难有人给出完美的答案。
开源中国董事长马越
,是最有立场谈国内开源历史的人之一,他在这条路上走了18年。2008年,马越从硅谷回国创业,先是成立了“恒拓开源”——用开源软件帮助企业摆脱数据库、ERP等大型软件的束缚。但很快他就发现,这种方案很难摆脱To B项目制的重投入,还很容易做成外包公司。
随后,马越选择收购“开源中国”这个社区,开始了一段曲折的创业路——“开源中国”经历过数度转型,从开源社区,拓展到代码托管、代码工具链,在探索商业化期间,经历了从母公司剥离独立发展,2019年被百度战略控股,最后,又在中美竞争、国产替代浪潮中决定重新独立发展,谋求上市。
做开源社区需要大量的资源、资金投入,在开源中国最艰难的时候,马越背负的个人债务最高达1.8亿元。1972年出生的马越,有着一种老大哥式的坦率。他绝没有卖苦的意思,但你很容易从他的叙述中,体会到经历这些坎坷过后的幽默——他表示,在中国做To B就是“城市包围农村”,企业软件就是管理者智慧的固化。当中国的企业发展阶段还在初期,“你很难要求大家还没吃饱喝足的情况下,去做开源。”但这些时刻都已经过去了。开源中国也已经摸索出一条更适合自己的、中国式的开源道路。
现在,
开源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代码托管平台,汇聚了超过1800万开发者。
其自主研发的DevOps工具链已在金融、军工等关键领域,达到80%的市场渗透率。2024年,开源中国的营收已超过2亿元。
《智能涌现》
获悉,
「开源中国」近期正式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
,由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北京信产基金)领投,深报一本股权投资基金(深报一本)及北京上河动量私募股权基金(上河动量)跟投。
至此,
开源中国已累计获得超16亿元战略投资。
马越认为,哪怕在全球范围内,开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以GitHub举例:从2008年成立开始直到被微软收购,在2022年ChatGPT爆发后推出Copilot,才算是正式证明了商业化潜力。
“开源是强者和富人的游戏。”
他说,上一代人都成长在物质更短缺的年代——商业社会也是如此,企业要先赚够了钱,才有余裕考虑是否开源,做一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好事。
“吃饱了饭,才能有力气谈开源。”这就不难理解,即使DeepSeek的爆火为全中国都打了一记强心针,马越的观点依然是冷静的。他认为,DeepSeek很难根本性改变国内软件生态的问题,这是一个时代的局限。而想要在开源路线上有所成就,这要求新一代的开发者,从Day 1就开始出海,像DeepSeek一样去全球市场中竞争。
如果说DeepSeek改变了什么,更多的都是文化和价值观层面的事情。
“十年前大家普遍不理解开源,觉得开源是一群草根做的事,现在全社会都能认识到,开源等于创新。”
马越说。
以下为《智能涌现》与开源中国董事长马越的对话,经编辑:
DeepSeek不是国运级产品,年轻人才是
《智能涌现》:
开源中国现在是第二大代码托管平台,国内最大的开源社区。DeepSeek的热潮,对你们的直观影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马越:
就是他在App Store登顶那会儿。先是V3,然后是R1发布,一下子就火起来了。我们春节一直在加班,让DeepSeek首先能在中国生产的GPU上运行,这需要大量工作,我们是第一个在沐曦芯片上部署的。我们都在调侃,春节就两件事:DeepSeek、哪吒。DeepSeek就是开源圈出了个哪吒。
《智能涌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论调:DeepSeek是一个国运级的产品。但最近你的公开表达里,似乎对这一点不太认同。
马越:
首先,大模型这个事情,你离不开英伟达吧?其次,你离不开Transformer架构;第三,你采用了蒸馏的思路,这些都不是国内原创的。DeepSeek本质上是在现有路线上走得最好,实现了弯道超车,这是值得尊敬的。 但是DeepSeek能够不依靠外部资金支持,也不做任何PR,靠技术就能做到全球顶尖——以梁文锋为代表的年轻人崛起,这才是国运级的现象。
《智能涌现》:那什么才算国运级的产品?
马越:
完全原创的技术创新。谁说Transformer就是算法的终局?如果有人用非Transformer方案做出DeepSeek强十倍的成果,那才是真正的突破,那是人类级的进步。
《智能涌现》:DeepSeek给开源生态最大的启示会是什么?
马越:
让全社会认识到:开源等于创新。DeepSeek最令人唏嘘的是,在国内两年都默默无闻,也不如打广告的很多大模型公司,直到2024年开始,才因为技术,因为开源,被美国人超级关注——虽然一部分人特别支持,一部分人极力贬低,这种关注反而倒逼着国内形成了一种爱国情怀。
《智能涌现》:以前大家不相信这个观点吗?
马越:
以前很多人认为开源就是一帮草根、乌合之众,很难和大厂这种正规军相比。其实二十年前我就在说这些话:开源约等于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和国力是映射关系。正是因为我们有钱了、富足了,才会有DeepSeek这样的企业出现。以前没人听,现在有人听了。第二点很重要,就是要对年轻人保持敬畏。不只是尊重,而是要怕年轻人,信任年轻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时代使命,也有时代局限性。
《智能涌现》:这群年轻人,或者新一代开源贡献者,为什么能成长起来?
马越:
这种质变是建立在之前充分的量变基础上的。这十年要感谢走在前面的互联网大厂,事实上国内的主要开源力量集中在这些有实力的企业上。包括百度、阿里、腾讯等组织的开源项目,还有华为的鸿蒙、欧拉等等。他们都是领着工资的员工,在搞这些开源工作,不是纯粹基于兴趣。
《智能涌现》:DeepSeek证明一件最关键的事:通过底层技术突破,就能吸引大量用户,以及赢得尊重。
马越:
现在我们国家最应该做两件事:一是牵头一起开发中国的CUDA;二是让所有国产GPU都能快速支持这些模型。说到生态,生态就是要有更多的人参与,而且大家都有高度共识。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芯片卡脖子,而是CUDA这个生态的制约。中国完全可以开发一套类似CUDA的系统,就像我们有自己的GPU一样。
开源是富人和强者的游戏
《智能涌现》:DeepSeek爆火之后,找你讨论的人多吗?大家最关心什么话题?
马越:
有人问我,DeepSeek会不会给中国To B市场带来新生机?不可能那么快。IT外包的人天价格,20年来的涨幅还不如按摩师。现在外包人天均价一千就算高的了,还有五六百的。你去按摩,现在一小时都要一两百块钱。十年前,IT的外包时薪就比不上按摩了,现在差距更大,那是因为按摩价格涨得快。中国软件没人愿意花钱,这是行业发展还不行的核心原因。要等这一代年轻人变成决策者,好时代才会来。
《智能涌现》:本质还是因为国内企业发展阶段还比较早。
马越:
开源本质上是强者和富人的游戏。正是因为我们吃饱喝足了,才会有DeepSeek这样的企业出现。上一代互联网用户普遍不愿意为软件和知识付费,腾讯会议掉线了就重连,也不愿意买会员。但这一代年轻人生活富足,你们会改变这个局面。
《智能涌现》:DeepSeek会给上一代To B创业者带来什么启示吗?
马越:
我觉得他们给创业者带来两个重要的启示。第一是要对钱保持敬畏。创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谈理想和情怀没意义。DeepSeek不太需要考虑商业化的问题,是因为幻方已经解决了这个事情。上一代的软件创业者有个致命问题,一心想着烧钱,通过标准化产品打市场,这不是中国市场的运行逻辑,中国最有钱的金主都是大型企业,在中国想要赚钱,不做定制化是不现实的。中国软件行业是城市包围农村,而美国是农村包围城市,腰部企业数量很多。
《智能涌现》:DeepSeek会改变大家对商业化的看法吗?开源怎么考虑商业化,是这个领域的“天问”。
马越:
如果要开源做创业项目,技术必须得硬邦邦。就是和DeepSeek一样,Day 1就出海,否则在中国太难赚钱了,时代还不够成熟。大家总是会举例,比如红帽那套模式也能商业化,但是想用这种方式在中国做一个上市公司,还不是这个时代的事。
《智能涌现》:你们自己也经历了很长一段商业化探索的时期,是从什么时候想明白要怎么做的?
马越:
2020年是个重要转折点。我们那年决定从百度独立出来,重新谋求IPO。那段时间因为美国开始在很多尖端技术上断供,我们想抓住这个机会,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开源平台。想要做真正的本土开源平台,必须要是彻底中立的第三方,这是选择重新独立发展的核心原因。
《智能涌现》:想明白之后,都做了什么?
马越:
我们现在从社区发展出了三大产品线。
开源中国社区(OSChina)现在已经完全进化成一个AI教育平台。我们是中国最大的开源社区,有1000多万用户。现在我们24人的团队能创造约5000万收入,还有净利润,这在社区团队中很少见。
第二块是代码托管和研发效能平台Gitee,现在平台有3600万个代码仓库,服务36万家企业。主要提供代码托管私有化仓库服务,确保很多中小团队的代码安全,客单每年3000块左右。从2020年到现在,我们已经能够提供DevOps 全生命周期国产替代方案,在满足开发者需求的同时,也建立起一个自主创新、安全可信的本土开源软件工具与生态。
第三块是AI大模型平台“模力方舟”,模型体验、推理训练到应用部署等等服务,都会提供。
《智能涌现》:为什么会从社区拓展到后来的DevOps,以及AI大模型基座?
马越:
一个开源公司想要成功,靠社区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找一个闭环的商业模式,像GitHub那条路——社区、代码托管是没法达到这个目标的。GitHub也是在大模型浪潮来了之后,推出Copilot,才把营收做起来。以后没有净利润的公司很难在国内上市,所以我一直强调看毛利率和人效,这两个指标高了,自然会有净利润。
《智能涌现》:你们现在的主要收入,来自哪里?
马越:
我们主要收入来自100家左右的银行、券商、军工、制造业客户,都走大型私有部署形式。中小客户主要靠SaaS服务。2024年我们全国订单超过2亿,是一个突破。前年过1亿,2024年翻了一倍,还实现了盈亏平衡,这很不容易。
《智能涌现》:主要模式靠服务大型企业的话,怎么避免走到项目制的老路?
马越:
我们的产品做得很复杂,是因为中国的大型企业的场景复杂。我们的流程引擎、角色引擎、交互界面、流水线都是可定制的,还能做各种插件,就是为了保证灵活性。我们会帮客户做定制化配置,但是不做二次开发。我们现在330多人,这块业务占200多人,但定制化去做开发和交付的不到10%。第二是我们自己坚决不卖算力,只做第三方,比如给云厂商导流。我们现在的路线很清晰:前端社区承载大流量,做开发者工具卖给企业,先To C,再To B,也算是一种产品驱动增长(Product-Driven Growth)的模式。
一起发展,比单打独斗强
《智能涌现》:是否选择开源,企业的考量到底是什么?
马越:
现在大模型不开源很难。苹果为什么到今天iOS都不开源?因为硬件生态已经形成垄断。如果没有类似这样的护城河,你不开源,凭什么在市场立足?就像我十几年来一直说的,开源是创新的最佳方法论,也是市场竞争的方法论,是反强权的方法论。你做得好,我们就开源来和你竞争。当年有Unix和Windows,就有Linux;有iOS,后来就有Android,都一样。
《智能涌现》:你做过很多并购,DeepSeek的成功会改变投资人对开源项目的看法吗?开源项目的出路会变得宽吗?
马越:
这也是我想问所有投资人和创业者的问题:投资的目的是啥?到底你希望怎么赚钱?上市、被收购、分红都是一种退出方式。但现在在国内,要么IPO,要么死掉,这很残酷。中国的开源生态很分散,现在很多创业者缺乏一种共识,就是一起发展比单打独斗强。很多人把创业当作获取情绪价值的方式,就想当老大,宁可公司死也不愿意卖给别人。觉得卖了就是投降,这坎儿过不去。如果放不下自己的ego,最终就会害了自己,也害了客户和投资人。
《智能涌现》:DeepSeek大获成功之后,你怎么评估现在我们所处的AI发展阶段?
马越:
如果类比互联网那个时代,我们还是在大时代的开端状态,类似当年的拨号上网阶段。我从1997年开始上网,下载一张照片要四五天,网速只有28K。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觉得很神奇。现在就像出海探索新大陆,所以创业者只要带着干粮上了船,不淹死,就一定有收获。
《智能涌现》:DeepSeek会怎么改变现在国内的创业格局?你觉得更利好大厂还是创业公司?
马越:
很难说,可能还是大厂比较有优势。首先,DeepSeek不是一个创业公司,人家不用外部资金就能买一万张卡,某种程度上也算个小大厂了。我觉得DeepSeek给创业者带来两个重要的启示。第一是要对钱保持敬畏。创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谈理想和情怀没意义。初创公司除非在算法、技术底层有突破,否则在工程层面,很难跟大厂拼数据,拼流量,这是最终商业化的两个要素。
《智能涌现》:现在的大模型初创的转向都很明显,方向聚焦,专心做底层技术。
马越:
这就是开源的可怕之处。我前年就说,预训练是大厂的游戏,创业公司应该做垂直领域的训练,把更多精力放在推理上,烧钱的事情本来就不该做。历史上都有很多例子,当年开源领域有很多做容器的公司,比如Docker刚出来时只是各种容器运行时技术中的一种。结果K8s生态起来之后,任何容器技术只要实现K8s兼容性,就可以融入云原生技术栈,这种强大的生态整合能力最终使其它技术方案逐渐边缘化,相当于前边都白做了。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包括我们自己的策略,就是产品功能要紧跟随,但要轻投入,商业模式要做轻一点。
《智能涌现》:对开源中国来说,未来的目标会是什么?
马越:
开源中国这十几年,积累了用户流量护城河,客户品牌美誉度,现在是通过信创找到了快速增长的收入模式。我们在这轮融资之后,也会开始寻求进一步上市,希望成为A股人工智能开源第一股。
来源:程序园用户自行投稿发布,如果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签约作者
程序园优秀签约作者
发帖
二艰糖
2025-6-8 22:19:13
关注
0
粉丝关注
11
主题发布
板块介绍填写区域,请于后台编辑
财富榜{圆}
敖可
9986
背竽
9992
猷咎
9990
4
凶契帽
9990
5
里豳朝
9990
6
处匈跑
9990
7
黎瑞芝
9990
8
恐肩
9988
9
终秀敏
9988
10
杭环
998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