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请你设计并实现一个满足 LRU (最近最少使用) 缓存 约束的数据结构。
实现 LRUCache 类:
LRUCache(int capacity) 以 正整数 作为容量 capacity 初始化 LRU 缓存
int get(int key) 如果关键字 key 存在于缓存中,则返回关键字的值,否则返回 -1 。
void put(int key, int value) 如果关键字 key 已经存在,则变更其数据值 value ;如果不存在,则向缓存中插入该组 key-value 。如果插入操作导致关键字数量超过 capacity ,则应该 逐出 最久未使用的关键字。
函数 get 和 put 必须以 O(1) 的平均时间复杂度运行。
输入:
["LRUCache", "put", "put", "get", "put", "get", "put", "get", "get", "get"]
[[2], [1, 1], [2, 2], [1], [3, 3], [2], [4, 4], [1], [3], [4]]
输出:
[null, null, null, 1, null, -1, null, -1, 3, 4]
解释:
LRUCache lRUCache = new LRUCache(2);
lRUCache.put(1, 1); // 缓存是 {1=1}
lRUCache.put(2, 2); // 缓存是 {1=1, 2=2}
lRUCache.get(1); // 返回 1
lRUCache.put(3, 3); // 该操作会使得关键字 2 作废,缓存是 {1=1, 3=3}
lRUCache.get(2); // 返回 -1 (未找到)
lRUCache.put(4, 4); // 该操作会使得关键字 1 作废,缓存是 {4=4, 3=3}
lRUCache.get(1); // 返回 -1 (未找到)
lRUCache.get(3); // 返回 3
lRUCache.get(4); // 返回 4
为了实现一个满足 LRU(最近最少使用)缓存约束的数据结构,我们可以使用哈希表(HashMap)和双向链表(Doubly Linked List)的组合。如下图展示:
设计思路:
哈希表:
- 用于存储键值对,键是 key,值是一个指向双向链表节点的指针。
- 哈希表的查找操作时间复杂度为 O(1)。
双向链表:
- 用于维护最近使用的顺序,链表的头部是最久未使用的节点,尾部是最近使用的节点。
- 双向链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时间复杂度为 O(1)。
操作逻辑:
- 如果键存在,将其对应的节点移动到双向链表的尾部(表示最近使用)。
- 返回对应的值。
- 如果键存在,更新其值,并将其移动到双向链表的尾部。
- 如果键不存在,创建新节点并插入到双向链表的尾部。
- 如果缓存容量超出限制,删除双向链表头部的节点(最久未使用的节点)。
那为什么使用双向链表,而不使用其他数据结构呢?
原因如下:
在实现 LRU(最近最少使用)缓存时,双向链表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数据结构,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够高效地支持以下两个关键操作:
1. 快速移动节点:
- LRU 缓存需要频繁地将某个节点标记为“最近使用”,即将其移动到链表的尾部。
- 双向链表允许在 O(1) 时间内完成节点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因为每个节点都有指向前一个节点和后一个节点的指针。
- 如果使用单向链表,删除操作需要从头开始遍历找到目标节点的前一个节点,时间复杂度为 O(n)。
2. 快速访问最久未使用的节点:
- LRU 缓存需要在缓存满时删除最久未使用的节点。
- 双向链表的头部始终是最久未使用的节点,可以直接通过头节点访问,时间复杂度为 O(1)。
- 如果使用其他数据结构(如数组或单向链表),找到最久未使用的节点需要遍历整个数据结构,时间复杂度为 O(n)。
虽然双向链表本身已经非常高效,但单独使用双向链表无法快速找到某个特定的键值对。因此,通常会结合哈希表来实现 LRU 缓存:
- 哈希表:用于快速查找键值对,时间复杂度为 O(1)。
- 双向链表:用于维护最近使用的顺序,时间复杂度为 O(1)。
通过这种组合,get 和 put 操作都能在 O(1) 时间复杂度内完成,同时满足 LRU 缓存的所有要求。
为什么其他数据结构不够理想?
1. 数组(或动态数组,如 Java 中的 ArrayList)
优点:可以通过索引快速访问任意位置的元素。
缺点:插入和删除操作需要移动大量元素,时间复杂度为 O(n)。无法快速找到最久未使用的元素,需要遍历整个数组。
2. 单向链表
优点: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O(1)。
缺点:删除操作需要找到目标节点的前一个节点,需要从头开始遍历,时间复杂度为 O(n)。无法快速访问最久未使用的节点,需要从头开始遍历。
3. 队列
优点:可以快速访问队首和队尾的元素。
缺点:无法在队列中间插入或删除元素,无法快速将某个节点移动到队尾。无法快速找到某个特定的键值对。
4. 堆(如优先队列)
优点:可以快速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缺点:堆的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O(logn),无法在 O(1) 时间内完成。无法快速找到某个特定的键值对。
双向链表的优势总结:
- 高效插入和删除:双向链表允许在 O(1) 时间内完成节点的插入和删除操作。
- 快速访问最久未使用的节点:双向链表的头部始终是最久未使用的节点,可以直接访问。
- 灵活的节点移动:可以快速将任意节点移动到链表的尾部,表示其最近被使用。
明白了为什么使用双向链表和哈希表之后,下面给出详细的算法步骤和代码来实现这道题:
数据结构设计:
- 双向链表(Doubly Linked List):用于维护最近使用的顺序。链表的头部是最久未使用的节点,尾部是最近使用的节点。每个节点存储键值对 (key, value)。
- 哈希表(HashMap):用于快速查找节点。键是 key,值是对应的双向链表节点。
初始化:
- 初始化缓存容量 capacity。
- 初始化哈希表 cache。
- 初始化双向链表的虚拟头节点 head 和虚拟尾节点 tail,并连接它们。
- class LRUCache {
- private final int capacity;
- private final Map<Integer, Node> cache;
- private final Node head;
- private final Node tail;
- public LRUCache(int capacity) {
- this.capacity = capacity;
- this.cache = new HashMap<>();
- this.head = new Node(-1, -1); // 虚拟头节点
- this.tail = new Node(-1, -1); // 虚拟尾节点
- head.next = tail;
- tail.prev = head;
- }
- }
复制代码 算法步骤:
1. get(int key) 操作
目标:如果键存在于缓存中,返回其值,并将其标记为最近使用;如果不存在,返回 -1。
(1)查找键:
- 在哈希表中查找键 key。
- 如果键不存在,返回 -1。
(2)更新节点位置:
- 如果键存在,获取对应的节点 node。
- 将该节点从双向链表中移除(调用 _remove(node))。
- 将该节点添加到双向链表的尾部(调用 _add(node))。
(3)返回值:返回节点的值 node.value。- public int get(int key) {
- if (!cache.containsKey(key)) {
- return -1;
- }
- Node node = cache.get(key);
- remove(node); // 移除旧位置
- add(node); // 添加到尾部
- return node.value;
- }
复制代码 2. put(int key, int value) 操作
目标:插入或更新键值对,并维护缓存的容量限制。
(1)如果键存在:
- 更新节点的值 node.value = value。
- 将该节点从双向链表中移除(调用 _remove(node))。
(2)插入新节点:
- 创建一个新节点 node = new Node(key, value)。
- 将新节点添加到双向链表的尾部(调用 _add(node))。
- 将新节点存入哈希表 cache.put(key, node)。
(3)检查容量:
- 如果缓存大小超过容量 capacity:
- 删除双向链表头部的节点(最久未使用的节点)。
- 从哈希表中移除对应的键 del cache[lruNode.key]。
- public void put(int key, int value) {
- if (cache.containsKey(key)) {
- Node node = cache.get(key);
- node.value = value; // 更新值
- remove(node); // 移除旧位置
- } else {
- Node node = new Node(key, value);
- if (cache.size() >= capacity) {
- // 删除最久未使用的节点(头节点的下一个)
- Node lruNode = head.next;
- remove(lruNode);
- cache.remove(lruNode.key);
- }
- cache.put(key, node);
- }
- add(cache.get(key)); // 添加到尾部
- }
复制代码 3. 辅助操作
(1) remove(Node node):
从双向链表中移除指定节点。
更新前后节点的指针:- node.prev.next = node.next;
- node.next.prev = node.prev;
复制代码 (2) add(Node node):
将节点添加到双向链表的尾部。
更新尾部节点的指针:- Node prev = tail.prev;
- prev.next = node;
- tail.prev = node;
- node.prev = prev;
- node.next = tail;
复制代码 完整 Java 代码实现:- import java.util.HashMap;
- import java.util.Map;
- class LRUCache {
- private final int capacity;
- private final Map<Integer, Node> cache;
- private final Node head;
- private final Node tail;
- static class Node {
- int key;
- int value;
- Node prev;
- Node next;
- Node(int key, int value) {
- this.key = key;
- this.value = value;
- }
- }
- public LRUCache(int capacity) {
- this.capacity = capacity;
- this.cache = new HashMap<>();
- this.head = new Node(-1, -1); // 虚拟头节点
- this.tail = new Node(-1, -1); // 虚拟尾节点
- head.next = tail;
- tail.prev = head;
- }
- public int get(int key) {
- if (!cache.containsKey(key)) {
- return -1;
- }
- Node node = cache.get(key);
- // 移除旧位置
- remove(node);
- // 添加到尾部
- add(node);
- return node.value;
- }
- public void put(int key, int value) {
- if (cache.containsKey(key)) {
- // 如果键存在,更新值并移除旧位置
- Node node = cache.get(key);
- node.value = value;
- remove(node);
- } else {
- // 如果键不存在,创建新节点
- Node node = new Node(key, value);
- if (cache.size() >= capacity) {
- // 如果超出容量,删除最久未使用的节点(头节点的下一个)
- Node lruNode = head.next;
- remove(lruNode);
- cache.remove(lruNode.key);
- }
- cache.put(key, node);
- }
- // 添加到尾部
- add(cache.get(key));
- }
- private void remove(Node node) {
- // 从双向链表中移除节点
- Node prev = node.prev;
- Node next = node.next;
- prev.next = next;
- next.prev = prev;
- }
- private void add(Node node) {
- // 将节点添加到双向链表的尾部
- Node prev = tail.prev;
- prev.next = node;
- tail.prev = node;
- node.prev = prev;
- node.next = tail;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LRUCache lRUCache = new LRUCache(2);
- lRUCache.put(1, 1); // 缓存是 {1=1}
- lRUCache.put(2, 2); // 缓存是 {1=1, 2=2}
- System.out.println(lRUCache.get(1)); // 返回 1
- lRUCache.put(3, 3); // 该操作会使得关键字 2 作废,缓存是 {1=1, 3=3}
- System.out.println(lRUCache.get(2)); // 返回 -1 (未找到)
- lRUCache.put(4, 4); // 该操作会使得关键字 1 作废,缓存是 {4=4, 3=3}
- System.out.println(lRUCache.get(1)); // 返回 -1 (未找到)
- System.out.println(lRUCache.get(3)); // 返回 3
- System.out.println(lRUCache.get(4)); // 返回 4
- }
- }
复制代码 来源:程序园用户自行投稿发布,如果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