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众号:Hunter后端 
原文链接:Gin笔记二之gin.Engine和路由设置 
 这一篇笔记主要介绍 gin.Engine,设置路由等操作,以下是本篇笔记目录: 
 
- gin.Default() 和 gin.New()
 
 - HTTP 方法
 
 - 路由分组与中间件
 
  1、gin.Default() 和 gin.New() 
 
前面第一篇笔记介绍,创建一个 gin 的路由引擎使用的函数是 gin.Default(),返回的类型是 *gin.Engine,我们可以使用其创建路由和路由组。 
除了这个函数外,还有一个 gin.New(),其返回的也是 *gin.Engine,但是不一样的是 gin.Default() 会对 gin.Engine 添加默认的 Logger() 和 Recovery() 中间件。 
这两个函数大致内容如下:- func New(opts ...OptionFunc) *Engine {
 -     ...
 - }
 - func Default(opts ...OptionFunc) *Engine {
 -     ...
 -     engine := New()
 -     engine.Use(Logger(), Recovery())
 -     ...
 - }
 
  复制代码 我们使用第一篇笔记中使用 debug 模式运行系统后输出的信息可以再看一下:- [GIN-debug] [WARNING] Creating an Engine instance with the Logger and Recovery middleware already attached.
 - [GIN-debug] [WARNING] Running in "debug" mode. Switch to "release" mode in production.
 -  - using env:   export GIN_MODE=release
 -  - using code:  gin.SetMode(gin.ReleaseMode)
 - [GIN-debug] GET    /test                     --> main.main.func1 (3 handlers)
 - [GIN-debug] [WARNING] You trusted all proxies, this is NOT safe. We recommend you to set a value.
 - Please check https://pkg.go.dev/github.com/gin-gonic/gin#readme-don-t-trust-all-proxies for details.
 - [GIN-debug] Listening and serving HTTP on :9898
 
  复制代码 我们使用的是 gin.Default() 运行的系统,所以在第一行告诉我们创建了一个带有  Logger and Recovery 中间件的 Engine。 
同时第三行输出路由信息的地方,标明了这个路由指向的处理函数,后面的括号里是 3 handlers,这个意思是除了我们处理路由的 handler,还有两个默认的中间件 handler,也就是这里的 Logger() 和 Recovery() 中间件。 
下面介绍一下 Logger() 和 Recovery() 这两个 handler 的作用。 
1. Logger() 
 
默认的 Logger() 会输出接口调用的信息,比如第一篇中我们定义了一个 /test 接口,当我们调用这个接口的时候,控制台会输出下面这条信息:- [GIN] 2025/08/19 - 23:15:26 | 200 |      36.666µs |       127.0.0.1 | GET      "/test"
 
  复制代码 可以看到日志中会包含请求时间、返回的 HTTP 状态码、请求耗时、调用方 ip、请求方式和接口名称等。 
这条日志信息的输出就是 Logger() 这个中间件起的作用。 
在其内部,会调用一个 LoggerWithConfig() 函数,获取到请求的 ip、记录调用时间、调用方式等信息,然后进行输出,下面是部分源码信息:- param.TimeStamp = time.Now()
 - param.Latency = param.TimeStamp.Sub(start)
 - param.ClientIP = c.ClientIP()
 - param.Method = c.Request.Method
 - param.StatusCode = c.Writer.Status()
 - param.ErrorMessage = c.Errors.ByType(ErrorTypePrivate).String()
 
  复制代码 2. Recovery() 
 
Recovery() 中间件则可以为我们捕获程序中未处理的 panic,记录错误信息并返回 500 状态码信息,比如我们在第一篇笔记中使用的 TestHandler 函数,我们在其中加一个除数为 0 的错误:- func TestHandler(c *gin.Context) {
 -     response := TestResponse{
 -         Code:    0,
 -         Message: "success",
 -     }
 -     a := 0
 -     fmt.Println(1 / a)
 -     c.JSON(http.StatusOK, response)
 - }
 
  复制代码 在接口调用的时候,如果我们使用的是 gin.Default(),那么客户端不会报错,而是会收到一个 HTTP 状态码为 500 的报错信息,而如果使用的是 gin.New(),客户端则会直接发生错误。 
总的来说,Logger() 和 Recovery() 这两个的中间件是 gin 框架为我们默认添加的对于开发者来说较为友好的两个操作,在后面介绍中间件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手动实现这两个功能。 
2、HTTP 方法 
 
gin.Engine 支持配置 HTTP 多个方法,比如 GET、POST、PUT、DELETE 等。 
以第一篇笔记中的代码为例,其设置方法如下:- r.GET("/test", TestHandler)
 - r.POST("/test", TestHandler)
 - r.PUT("/test", TestHandler)
 - r.DELETE("/test", TestHandler)
 
  复制代码 3、路由分组与中间件 
 
除了设置单个路由,我们还可以对路由进行分组设置,比如需要控制版本,或者模块设置需要统一的前缀,又或者是需要统一设置中间件功能的时候。 
其整体代码示例如下:- package main
 - import (
 -     "fmt"
 -     "net/http"
 -     "github.com/gin-gonic/gin"
 - )
 - type TestResponse struct {
 -     Code    int    `json:"code"`
 -     Message string `json:"message"`
 - }
 - func TestHandler(c *gin.Context) {
 -     response := TestResponse{
 -         Code:    0,
 -         Message: "success",
 -     }
 -     c.JSON(http.StatusOK, response)
 - }
 - func main() {
 -     r := gin.Default()
 -     v1 := r.Group("/v1")
 -     {
 -         v1.GET("/test", TestHandler)
 -     }
 -     err := r.Run(":9898")
 -     if err != nil {
 -         fmt.Println("gin run in 9898 error:", err)
 -     }
 - }
 
  复制代码 这里,我们设置了一个路由名称以 v1 为前缀的路由组,其下每个路由的访问都需要带有 /v1,这样就实现了统一设置路由前缀的功能。 
而如果我们需要向其中添加中间件的时候,也可以不用挨个路由进行设置,而是在 v1 路由组的设置中就可以实现,比如:- v1 := r.Group("/v1", Middleware1, Middleware2)
 
  复制代码 这样,其下每个路由的 handler 函数在调用前就都会先调用 Middleware1 和 Middleware2 这两个中间件。 
以上就是本篇笔记关于 gin.Engine 的全部内容,其实中间件的相关操作也应该属于 gin.Engine 的内容,但是那部分需要介绍的知识点和想要用于介绍的代码示例略多,所以就单独开一篇笔记在后面再介绍。 
 
来源:程序园用户自行投稿发布,如果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