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https://jimmysong.io/kubernetes-handbook/
容器--Cloud Native的基石
容器最初是通过开发者工具而流行,可以使用它来做隔离的开发测试环境和持续集成环境,这些都是因为容器轻量级,易于配置和使用带来的优势,docker和docker-compose这样的工具极大的方便的了应用开发环境的搭建。
随着容器的在开发者中的普及,大家对CI流程的熟悉,容器周边的各种工具蓬勃发展,形成了一个小生态,涵盖了容器应用中从镜像仓库、服务编排、安全管理、持续集成与发布、存储和网络管理等各个方面,随着在单主机中运行容器的成熟,集群管理和容器编排成为容器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Kubernetes--让容器应用进入大规模工业生产。
Kubernetes是容器编排系统的事实标准
在单机上运行容器,无法发挥它的最大效能,只有形成集群,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容器的良好隔离、资源分配与编排管理的优势,而对于容器的编排管理,(Swarm、Mesos和Kubernetes) Kubernetes成为了无可争议的赢家。
Kubernetes的架构图显示了组件之间交互的接口CNI、CRI、OCI等,这些将Kubernetes与某款具体产品解耦,给用户最大的定制程度,使得Kubernetes成为跨云的真正的云原生应用的操作系统。
我们谁也不是为了部署和管理容器而用Kubernetes,承载其上的应用才是价值之所在。
云原生的核心目标
包括微服务和FaaS/Serverless架构,都可以作为云原生应用的架构。
但就2017年为止,Kubernetes的主要使用场景也主要作为应用开发测试环境、CI/CD和运行Web应用这几个领域,如下图TheNewStack的Kubernetes生态状况调查报告所示。
另外基于Kubernetes的构建PaaS平台和Serverless也处于爆发的准备的阶段
微服务--Cloud Native的应用架构
微服务带给我们很多开发和部署上的灵活性和技术多样性,但是也增加了服务调用的开销、分布式系统管理、调试与服务治理方面的难题。
当前最成熟最完整的微服务框架可以说非Spring莫属,而Spring又仅限于Java语言开发,其架构本身又跟Kubernetes存在很多重合的部分
就拿微服务中最基础的服务注册发现 功能来说,其方式分为客户端服务发现 和服务端服务发现 两种,Java应用中常用的方式是使用Eureka和Ribbon做服务注册发现和负载均衡,这属于客户端服务发现,而在Kubernetes中则可以使用DNS、Service和Ingress来实现,不需要修改应用代码,直接从网络层面来实现。
Cloud Native--通向云原生的云梯
CNCF(云原生计算基金会)给出了云原生应用的三大特征:
容器化包装 :软件应用的进程应该包装在容器中独立运行。
动态管理 :通过集中式的编排调度系统来动态的管理和调度。
微服务化 :明确服务间的依赖,互相解耦。
下图是我整理的关于云原生所需要的能力和特征。
使用Kubernetes构建云原生应用
我们都是知道Heroku推出了适用于PaaS的12 factor app的规范,包括如下要素:
基准代码
依赖管理
配置
后端服务
构建,发布,运行
无状态进程
端口绑定
并发
易处理
开发环境与线上环境等价
日志作为事件流
管理进程
另外还有补充的三点:
如果落实的具体的工具,请看下图,使用Kubernetes构建云原生架构:
Building a Cloud Native Architecture with Kubernetes followed 12 factor app
结合这12因素对开发或者改造后的应用适合部署到Kubernetes之上,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Service Mesh--Services for show, meshes for a pro.
Kubernetes中的应用将作为微服务运行,但是Kubernetes本身并没有给出微服务治理的解决方案,比如服务的限流、熔断、良好的灰度发布支持等。
Service Mesh可以用来做什么
Traffic Management:API网关
Observability:服务调用和性能分析
Policy Enforcment:控制服务访问策略
Service Identity and Security:安全保护
Service Mesh的特点
专用的基础设施层
轻量级高性能网络代理
提供安全的、快速的、可靠地服务间通讯
扩展kubernetes的应用负载均衡机制,实现灰度发布
完全解耦于应用,应用可以无感知,加速应用的微服务和云原生转型
Istio VS Linkerd
Linkerd和Istio是最早开源的Service Mesh,它们都支持Kubernetes,下面是它们之间的一些特性对比。
Feature Istio Linkerd 部署架构Envoy/SidecarDaemonSets易用性复杂简单支持平台KubernetesKubernetes/Mesos/Istio/Local当前版本0.81.4.3是否已有生产部署否是Istio的组件复杂,可以分别部署在Kubernetes集群中,但是作为核心路由组件Envoy 是以Sidecar 形式与应用运行在同一个Pod中的,所有进入该Pod中的流量都需要先经过Envoy。
Linker的部署十分简单,本身就是一个镜像,使用Kubernetes的DaemonSet方式在每个node节点上运行。
使用场景--Cloud Native的大规模工业生产
GitOps
给开发者带来最大的配置和上线的灵活性,践行DevOps流程,改善研发效率,下图这样的情况将更少发生。
我们知道Kubernetes中的所有应用的部署都是基于YAML文件的,这实际上就是一种Infrastructure as code ,完全可以通过Git来管控基础设施和部署环境的变更。
Big Data
Spark现在已经非官方支持了基于Kubernetes的原生调度,其具有以下特点:
Kubernetes原生调度:与yarn、mesos同级
资源隔离,粒度更细:以namespace来划分用户
监控的变革:单次任务资源计量
日志的变革:pod的日志收集
Feature Yarn Kubernetes queuequeuenamespaceinstanceExcutorContainerExecutor PodnetworkhostpluginheterogeneousnoyessecurityRBACACL下图是在Kubernetes上运行三种调度方式的spark的单个节点的应用部分对比: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在Kubernetes上使用YARN调度、standalone调度和Kubernetes原生调度的方式,每个node节点上的Pod内的Spark Executor分布,毫无疑问,使用Kubernetes原生调度的Spark任务才是最节省资源的。
关于支持Kubernetes原生调度的Spark请参考:https://jimmysong.io/spark-on-k8s/
Open Source--Contributing is Not only about code, it is about helping a community.
有用的资料和链接
Cloud Native Go - 基于Go和React云原生Web应用开发:https://jimmysong.io/cloud-native-go
Gitbook:https://jimmysong.io/kubernetes-handbook
资料分享整理:https://github.com/rootsongjc/cloud-native-slides-share
迁移到云原生架构:https://jimmysong.io/migrating-to-cloud-native-application-architectures/
来源:程序园用户自行投稿发布,如果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