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若觉得我年幼无知、缺乏阅历、不知天高地厚,尽可直言 —— 这些评价,真没毛病。
要是觉得有些ai味,没错,实在不太善于表达,写完之后用豆包润色了一下
自我介绍
我是上海一所高中的高二学生,就读于 xx 大学附属中学。
常听人说高中生活 “卷”,但我很庆幸生在上海:这里的升学环境相对宽松,父母为我提供了优渥的生活条件,学校更从不会克扣双休与法定假期。
更幸运的是,我有一台属于自己的办公本 —— 这是我敲开编程世界大门的钥匙;而还算不错的学习成绩,又让我能在完成课业后,有余力钻进代码里琢磨。
自我"们"介绍
其实在我身边,像我这样的中学生编程爱好者并不少。
有人是为了冲击信息学奥赛,有人是被 Scratch 启蒙后,对其底层的 “HTML5+JavaScript” 产生了好奇;也有人是玩网页小游戏时想 “作弊”,搜代码时意外栽进了编程坑;还有人是因机器人社团入门,或是单纯向往 “黑客” 的酷,又或是想靠技术 “装个小逼”……动机虽千差万别,但我们对编程的热爱是纯粹的:不管是用 QT 还是 Node,用.NET 还是 Java,哪怕暂时说不出这些工具能 “干出多大事”,至少能靠自己的手,敲出一个能跑的小玩意儿 —— 这种 “从 0 到 1” 的快乐,足够让人满足。
[PS:插个小推荐 —— 同学做的课表工具真的 “小而精”,不仅功能全,还支持课程拖动、修改,感兴趣的可以看看→https://github.com/DuguSand/Class_frame]
我作为高中生,因而遇到的问题
1.知识储备:非科班的 “先天不足”
作为一个纯靠自学的 “野生程序员”,我的知识储备短板太明显了:曾经不知道 APK 文件本质就是压缩包,至今没搞懂 Git 命令(全靠 GitHub Desktop “傻瓜式” 操作),看了无数教程也没摸透 GitHub Action;
没有专业老师带,我的 “老师” 是博客园的技术帖、菜鸟教程的入门课、GitHub Discussion 的问答区,还有在 QQ 群、论坛里问 “蠢问题” 的勇气 —— 比如 “为什么myelement.innerhtml获取不到元素内容?”
但这些 “不足” 也意外锻炼了我的学习能力:现在的我,不会对着一篇技术文档、一本专业书晕头转向,更不会因为 “学不会” 就轻易放弃。遇到陌生的知识、卡壳的 bug,我第一反应不是慌,而是打开搜索引擎,把问题拆解开,一点一点找答案。
时间不足:挤出来的 “编程窗口”
我终究不是全职程序员,没法把所有时间扑在代码上。
即便在上海,我的高中也有晚自习,每天要待到晚上九点半(当然,比起河南、河北那些 “卷王” 省份,已经算轻松了)。
我确实很喜欢编程,如果你质疑我的热爱……我好像也没法证明…… 总之我的确抓紧一切有空的时候,投入学习,对我来说,能安安静静敲会儿代码,本身就是一种放松。
3.动力不足:最磨人的 “自我怀疑”
比起知识和时间,我想对我们来说最糟糕,最头疼的其实是 “动力不足”。
知识能补,时间能挤,但当我陷入 “我为什么要写代码” 的迷茫时,连敲键盘的手都会变重。
我们这种 “高中生开发者”,身份没优势,技术也没成熟到能赚钱(唯一一次接近 “创收”,是差点靠写脚本赚 50 块,最后也没成)—— 当然,作为脱产学生这点钱什么也做不了;
可如果自己写的东西没人用,GitHub 上的 Star 全是自己开小号刷的,难免会钻牛角尖:“我花这么多时间写代码,放弃了打游戏、和朋友出去玩,到底收获了什么?”“没人在意我的作品,我这是在自娱自乐吗?”
每次 emo 到想放弃时,我都会跟自己说:“自娱自乐,也没什么不好。”想通了其实很简单:比起打游戏,我就是觉得写代码更有意思。那 emo 过去之后,继续敲键盘就好了。
谈谈我的自学经历
我的编程启蒙,说起来有点 “偶然”—— 始于网课时期。
那是很多同学第一次长时间接触电脑,我某天不知从哪儿下了个 VBS 脚本(后来才知道,VBS 所属的 ASP 技术,早在十几年前就不流行了):- t()
- function t()
- dad=inputbox("叫爸爸")
- if dad="爸爸" then
- msgbox "好儿子"
- wscript.quit
- end if
- msgbox "不乖!"
- t()
- end function
复制代码 这个脚本的逻辑很简单:不输入 “爸爸”,就一直弹窗。
当时我特别好奇:为什么只能输 “爸爸”?输 “dad” 或者 “爹” 行不行?
于是我用记事本打开脚本,试着把t()改成d(),把 “不乖” 改成 “abcdef”—— 没想到真的能跑通!后来又发现,只要改if dad="xxx" then里的 “xxx”,程序就会按我的想法执行。
那一刻的激动,我到现在都记得:就像突然拥有了一个 “新器官”,我的意识居然能 “指挥” 电脑做事。
从那以后,我开始追着各种问题问:“VBS 是什么?”“字符串是什么?”“为什么算判别式时,bb-4ac会报错?”“函数和子程序有什么区别?”“递归、循环、if 语句到底怎么用?”
慢慢摸索着,我写出了人生中第一个 “完整程序”—— 一个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脚本:
[code]a=inputbox("a")b=inputbox("b")c=inputbox("c")delta=b*b-4*a*cif delta |
|
|
|
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