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隐私保护到扩展兼容,无缝承接国内用户需求,用革新设计重塑浏览体验
Mozilla Firefox(火狐浏览器)曾是国内不少用户的「隐私首选」——凭借开源内核、丰富扩展生态和自主可控的隐私设置,它一度成为避开 Chromium 生态的重要选择。但近日火狐即将宣布彻底关闭中国市场后,不仅官方服务支持中断、本地化功能(如中文同步、国内镜像更新)逐步失效,「如何找到一款既能继承火狐优势、又适配国内使用场景的浏览器」,成了许多老用户的难题。
而如果有人问「火狐本可以变得更好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 Zen 浏览器里,还原火狐本该有的样子!
什么是 Zen 浏览器?—— 火狐生态的「继承者」与「革新者」
Zen 是一款免费开源的 Firefox 衍生浏览器,支持 Windows、macOS 和 Linux 系统(完美覆盖国内用户主流设备),自 2024 年推出以来,始终以「还原火狐潜力」为核心,目前虽处于测试版阶段,但已具备日常使用的稳定性。
对曾依赖火狐的国内用户来说,Zen 最核心的价值在于「无缝继承」:它完整保留了 Firefox 的扩展生态、网页标准兼容性,以及用户熟悉的底层功能——比如 DRM 支持(可观看国内主流视频平台加密内容)、画中画模式、本地设备翻译(无需联网,保护隐私),甚至连你之前在火狐上常用的扩展(如广告拦截、密码管理工具),都能直接在 Zen 中安装使用,无需重新寻找替代方案。
但 Zen 绝非「换皮火狐」:它从现代用户视角重构了浏览体验,去掉了火狐后期冗余的 AI 功能、频繁弹窗的「数据上报」提示,更针对国内用户在意的「隐私安全」和「无干扰体验」做了深度优化——比如默认禁用火狐遗留的「联网遥测」模块(避免数据出境风险),还移除了对国内用户无用的「海外服务集成」,让浏览器更轻量、更专注。 宽屏优化+垂直标签:告别火狐的「老旧界面」
打开 Zen 浏览器,你会立刻感受到它与「老火狐」的差异:默认启用垂直标签页,浏览器主体嵌入圆角画布,背景带有可自定义的彩色渐变;没有充斥广告推荐的「新标签页」,地址栏也设计得小巧紧凑,视觉焦点完全集中在网页内容上。
这种设计并非为了「炫技」,而是精准解决了国内用户的「宽屏使用痛点」:如今多数人用的是 16:9 或 21:9 宽屏显示器,火狐传统的「顶部水平标签」会浪费大量水平空间,而 Zen 的垂直标签页不仅能显示更多标签标题,还支持「折叠/展开」切换——折叠时仅显示网站图标(节省空间),展开时显示完整标题(方便识别),顶部还专门设置了「常用网站区」(比如国内的微信网页版、豆瓣、B站等),支持拖拽排序,适配国内用户的高频访问习惯。
如果你怀念火狐的「顶部地址栏」,也能在设置中切换布局:既可以将地址栏移到顶部(保留垂直标签),也能选择「极致紧凑模式」——隐藏所有工具栏、标签页,仅保留网页内容,鼠标悬停屏幕边缘时才会临时显示操作按钮,适合专注阅读或办公。
这些「实用功能」,火狐早该加了
Zen 最打动国内用户的,是它没有跟风做「花里胡哨的 AI 功能」,而是把精力放在了「解决日常浏览的小麻烦」上——每一个功能都像「本该存在于浏览器里」,用过就再也回不去。 1. Glance 预览:不用新标签,快速看链接
在国内刷论坛、看资讯时,经常会遇到「想点开链接查证,又怕打断当前阅读」的情况——火狐的解决方案是「AI 链接预览」(生成慢且易出错),而 Zen 则推出了「Glance 快速预览」:按住 Alt 键点击任意链接,会在当前页面上方弹出一个「可交互预览窗口」,不仅加载速度快,还能直接在预览中操作(比如翻页、复制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