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首页 业界区 安全 运算放大器内部组成略谈

运算放大器内部组成略谈

巴沛若 昨天 03:34
1、运算放大器介绍

1. 运放的开环增益非常大,即下图中Auo很大。

2. 运放的输入端没有电流,即运放具有极高的输入阻抗。

1.png

图(b)把输出端通过两个电阻分压,引回到了负输入端,形成了负反馈。根据数家要求的条件,有下式成立:
2.png

2、运算放大器内部组成介绍

运算放大器共分为3部分组成: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

1. 输入级:输入级往往由一个双端输入的高性能差分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的出现是为了稳定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其输入电阻高,电压放大倍数大抑制零点漂移能力强等优点。
2. 中间级:中间级一般由共射放大电路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使集成运放具有较强的放大能力,多采用共射放大电路或者共源放大电路。为了更大的放大倍数,经常使用复合管以恒流源代替Rc电阻作为集电极负载。
3. 输出级:输出级一般由共集放大电路(射极跟随器)组成,不过为了交流信号的输出完整性,会将集电极上面的Rₑ电阻替换成一个三级管。
3.png

2.1输入级电路分析

2.1.1输入级电路分析(差分放大器)

4.png

图中R'e 、V'cc为戴维宁定理变换等效出的等效电源以及等效电阻,其表达是如下:
5.png

虽然由于输入回路参数对称,使静态电流其中IBQ1=IBQ2, 从而ICQ1=ICQ2=ICQ ;但是,由于输出回路的不对称性使得T1管和T2管的集电极电位UCQ1≠UCQ2,从而使得管压降UCEQ1≠UCEQ2。
6.png

1、静态分析:

当输入信号uI=0时,电阻Re中的电流等于T1管和T2管的发射极电流之和,即
7.png

基极回路方程:
8.png

通常情况下,由于Rb阻值很小(很多情况下Rb为信号源内阻),而且IBQ也很小,所以Rb上的电压可以忽略不计。UBEQ为三极管处于静态工作点的电压,通常数据手册可以查到。
静态工作点:指在没有输入信号(即输入信号为零)时,三极管各极的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的值。
9.png

只要合理的选择Re的阻值,并与电源VEE相配合,就可以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由IEQ可得:
10.png

2、动态分析        --输入差模信号:

11.png

如图5所示,差模信号作用时,由于T1管和T2管中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发射极相当于接地。
12.png

当输入差模信号时,由于Ad的分母足够小(Rb以及rbe一般都是欧姆级别的数值,而RC//RL为千欧级别),差模放大倍数Ad会得到一个足够大的值。
3、动态分析        --输入共模信号:

13.png

当输入共模信号时,由于两边电路的输入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同。

对于每一根管子,可以认为是△iE流过阻值为2Re所造成的,如图6右侧所示。与输出电压相关的T1管一边电路对共模信号的等效电路如图6右侧所示。
15.png

当输入共模信号时,由于Ac的分母非常大((1+β)Re,β一般为100以上,Re为千欧级别电阻),共模放大倍数Ac会得到一个很小的值。
共模抑制比KCMR:
16.png

由共模抑制比KCMR公式所示:增大发射极Re电阻可以有效的提高共模抑制比。
4、交流信号等效电路参数:

17.png

18.png

19.png

2.1.2输入级电路分析(差分放大器-带恒流源)

在差分放大电路中,增大发射极电阻Re的阻值,可以有效地抑制每一边电路的温漂,提高共模抑制比,对于单端输出电路尤为重要。
那么我们可以无限制的加大Re的阻值不?那是当然不行的。
如图7 在输入信号uI一定的时候,如果无限制的增加Re阻值,电源VCC与VEE无法提供足够的能量,会致使三极管从放大区逐渐进入饱和区,这时候的三极管可不能作为放大器件来使用。
但是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增大共模抑制比=>增加Re电阻的阻值,我们可以选用恒流源,恒流源具有内阻无穷大的、不需要过高的输入电源供电等特点。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如图8。
20.png

如图8所示,R2上面的电压为:
21.png

T3管的集电极电流
22.png

若UBE3的变化忽略不计,则IC3基本不受温度影响。由图8可知,没有动态信号可以作用到T3管的基极和发射极,因此IC3等效为恒流。
当T3管输出特性为理想特性时,恒流源的内阻为无穷大,即相当于T1和T2管接了一个阻值为无穷大的电阻,对共模信号的负反馈无穷大。使得AC=0,KCMR=∞。
2.1.3电流源电路

集成运放电路中的晶体管和场效应管,除了作为放大管外,还构成电流源电路,为各级提供合适的静态电流;或作为有源负载取代高阻值的电阻。
1、镜像电流源

23.png

首先,电路所用的两个管子都是特性完全相同的,因此β1=β2。由于T0管的基极与集电极被相互连接,所以Ube0=Uce0,确保了管子处于放大状态。这是电路正常工作的前提。
此外,由于T0管和T1管的基极对地电位相同,射级都接地,即Ube1=Ube2,则IB0=IB1=IB,如图9所示。
根据上面提到的β1=β2,结合IB0=IB1=IB,则可以得到IC1=IC0。
24.png

所以集电极电流为:
25.png

当β>>2时,输出电流:
26.png

镜像电流源具有一定的温度补偿作用:
27.png

2、比例电流源

28.png

从电路可知:
29.png

根据晶体管发射结电压与发射极电流的近似关系①可得
30.png

由于T0与T1的特性完全相同,所以:
31.png

整理可得
32.png

当β>>2时:IE0≈IC0≈IR,IE1≈IC0:
33.png

①在忽略基区电阻rbb’上的电压时,晶体管发射极电流与b-e之间电压的关系约为:
34.png

其中:
UT为热电压,一般为26mv
IS为集电极的饱和电流

3、微电流源

35.png

当β>>1时
36.png

图11中T0与T1管的特性完全相同
37.png

4、加射极放大器的恒流源

38.png

利用T2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减少基极电流IB0和IB1对基准电流IR的分流。T0、T1和T2特性完全相同
39.png

输出电流为:
40.png

整理后可得:
41.png

即使β值很小,也可以认为IC1≈IR,IC1与IR可以保持很好的镜像关系。
2.2中间级电路分析(共射极放大器)

42.png

节点B处的电流方程为:
43.png

为了稳定Q点(静态工作点),是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通常使参数的选取满足I1>>IBQ
因此,I2≈I1,B点电位
44.png

表明基极点位几乎是由Rb1和Rb2对VCC分压决定,在温度发生变化时UBQ基本不变。
1、静态分析:

已知I1>>IBQ
45.png

发射极电流
46.png

由于ICQ≈IEQ,管压降
47.png

基极电流
48.png

在不管电路参数是否满足I1>>IBQ时,Re的负反馈都存在。利用戴维宁定理可知:
49.png

其中:
50.png

列出输入回路方程
51.png

可以得出IEQ
52.png

当Re>>Rb(1+β)时:
53.png

2、动态分析:

54.png

电路分析如下:
55.png

如Au电路放大倍数公式可知,放大倍数与集电极RC电阻的阻值成正向关系,与发射极Re电阻阻值成反向关系。
共射放大电路在作为集成运放的中间级时,为了提高放大倍数,一般会将集电极电阻替换成恒流源。(恒流源的特点:内阻无穷大,不需要过高的输入电压)
2.3输出级电路分析(共集电极放大器)-互补级输出

由于晶体管的门限电压不为零,比如一般的硅三极管,NPN型在0.7V以上才导通,这样在00.7就存在死区,不能完全模拟出输入信号波形,PNP型小于-0.7V才导通,比如当输入的交流的正弦波时,在-0.70.7之间两个管子都不能导通,输出波形对输入波形来说这就存在失真,即为交越失真。
克服交越失真的措施是:避开死区电压区,使每一晶体管处于微导通状态,一旦加入输入信号,使其马上进入线性工作区。如图12所示。
56.png

提供给晶体管静态偏置使其微导通有三种途径:
(1)利用二极管和电阻的压降产生偏置电压;
(2)利用VBE扩大电路产生偏置电压 --VBE倍增电路(常用)
(3)利用电阻上的压降产生偏置电压。

(a)电路分析如下:
58.png

(b)电路分析如下;若I2>>IB则:
59.png


来源:程序园用户自行投稿发布,如果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