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N热搜
1.2.5.2.1. 相比于新手,专家受到的影响一般更大
1.3.5.1.1.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2.8.9.3.1. 受众需要迅速清晰地看到核心思想
2.8.9.3.2. 过分复杂会让受众一头雾水,注意力偏离重点,还有喧宾夺主、引发误解的风险
2.8.9.4.1. 你原本要事后花力气说服和纠正别人,现在则是未雨绸缪,在实际沟通之前就预先筹备
3.5.2.2.1. 如果不呈现关系,数据图这个工具就没用
3.5.2.2.2. 如果要呈现关系,受众理解数据图的速度和便利度可能会优于观看数据表
3.9.1.1.1. 树的高度、宽度和体积编码了年龄
3.9.1.1.2. 树越大,可能就越老
3.9.1.2.1. 高度一般是最容易用肉眼估测的,其次是宽度。至于面积差,受众就难以准确估计了,最多只能分辨出哪一块明显比另一块更大
3.9.1.3.1. y轴不以0为原点的做法叫作“截断y轴”,常常用于歪曲数据
3.9.1.3.2. y轴截断和误导性标题强化了错误的第一印象
3.9.1.3.3. 如果微小差别是有意义的,可以考虑采用反向统计量
3.9.2.3.1. 请记住,受众默认以上为好
3.9.2.3.2. 上方通常代表数值大,而对于营业收入、利润、顾客数等重要经营指标来说,数值越大越好
3.9.2.3.2.1. 受众一般会假定上好下差
3.9.2.3.3. 除非一个指标是受众成天见到的,否则在他们充分把握数据之前,你都应当假定他们会将上解读为好
3.9.2.3.3.1. 尽可能遵守这一规范,以减轻受众的认知负担
3.9.2.3.4. 在上代表坏的情况下,比如获客成本,请明确标示该数据的特殊性
3.9.3.1.1. 色调最适合进行类别和群组的编码,而非表示不同数值
3.9.3.1.2. 一种常见的色调编码是用红色表示股价上涨,绿色代表股价下跌
3.9.3.2.1. 度可以理解为颜色的透明度,因为在大多数常用的可视化程序中,最容易调整的参数就是透明度
3.9.3.2.2. 强度为0时,颜色就和背景色相同
3.9.3.2.3. 一种常见的强度编码是用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水深
3.9.3.2.3.1. 蓝色越深,意味着水越深
3.9.3.3.1. 每个大类只用一种色调,大类下的小类用强度区分
3.9.3.4.1. 用强度来突出某个视觉元素,从而将受众的注意力聚焦到它上面
3.9.3.5.1. 色调数量不能太多,以便减轻受众的认知负荷
3.9.3.5.2. 在色调方面,知识的诅咒影响特别大
3.9.3.5.3. 经过练习,人可以学会将多种不同颜色与不同类别对应起来
3.9.3.5.4. 面对不熟悉的颜色和类别,人们就很难快速解析了
3.9.3.5.5. 用色多对探索性数据可视化是有意义的,但在解释性可视化阶段是危险的
3.9.3.6.1. 如果受众超过20人的话,台下可能至少有一个人患有色觉障碍
3.9.3.6.2. 要小心红绿组合和蓝绿组合,因为最常见的色觉障碍就是红绿色盲和蓝绿色盲
3.9.3.6.3. 选择大多数受众都能区分的色调,查看黑白打印的呈现效果
3.9.3.7.1. 定量变量要用强度来编码,不要用色调
3.9.3.7.2. 不要用彩虹色
3.9.3.7.2.1. 彩虹色在科学界内运用广泛,天气图中也常用,但学习难度大,不应用于解释性数据图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程序园优秀签约作者
0
粉丝关注
16
主题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