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区溢出概述
缓冲区溢出(Buffer Overflow)是一种经典的安全漏洞,当程序未对输入长度进行检查时,多余的数据会覆盖相邻内存区域,进而篡改程序控制流,达到执行任意代码的目的。
1. 栈(Stack)与堆(Heap)
- 栈 (Stack):后进先出(LIFO)结构,用于管理函数调用。每次调用都会创建独立栈帧,包含函数参数、返回地址、保存的寄存器(如 EBP)和局部变量。
- 堆 (Heap):用于动态分配内存,地址从低向高增长,需手动分配和释放。堆与栈分区相互独立。
2. 字节序(Endianness)
在多字节系统中:
- 大端序 (Big-Endian):高位字节存储在低地址,常见于网络协议(如 IP 头)。
- 小端序 (Little-Endian):低位字节存储在低地址,x86、ARM 默认采用此模式。
示例:32 位地址 0xbffffb80 在小端系统中的存储顺序:- 内存地址增长 → 低地址: 0x80 0xfb 0xff 0xbf
复制代码 在利用漏洞时,必须将地址按小端序写入载荷(如 \x80\xfb\xff\xbf),否则会跳转到错误地址。
3. x86 栈帧布局与函数调用
- 高地址
- +------------------+
- | 参数 n | ← 调用者按右→左顺序压栈
- | ... |
- +------------------+
- | 返回地址 (EIP) | ← `call` 指令自动压栈
- +------------------+
- | 旧 EBP | ← `push ebp`
- +------------------+ ← 新 EBP 指向此处
- | 局部变量 | ← `sub esp, N`
- | ... |
- 低地址
复制代码 调用流程:
- 调用者按反序压入参数。
- call 将返回地址压栈,并跳转到函数入口。
- push ebp; mov ebp, esp; sub esp, N 设置新栈帧。
- leave; ret 恢复 EBP 并将返回地址弹栈到 EIP。
4. 缓冲区溢出攻击流程
以以下易受攻击函数为例:- void vulnerable(char *input) {
- char buffer[256];
- strcpy(buffer, input); // 未检查边界
- }
复制代码
- 当 input 超过 256 字节,多余数据向高地址写入,依次覆盖:旧 EBP → 返回地址 → 参数区。
- 覆盖返回地址后,执行 ret 时,EIP 跳转到攻击者指定地址。
- 若该地址指向包含 shellcode 的输入区,即可实现任意代码执行。
5. 构造利用载荷
- ./vuln $(python -c 'print "A"*268 + "\x80\xfb\xff\xbf" + "\x90"*20 + SHELLCODE')
复制代码
- 偏移量:通过 GDB 找到 EIP 覆盖点,此处为 268。
- 小端地址:\x80\xfb\xff\xbf 对应内存地址 0xbffffb80。
- NOP 雪橇:\x90 填充,覆盖返回地址与 shellcode 之间的区域,扩大跳板范围。
6. 获取 ESP 地址的方法
方法一:EIP 覆盖测试
- $(python -c 'print "A"*268 + "BBBB"'),观察 GDB 崩溃时:返回地址是否被 0x42424242(BBBB)替换。
- 若匹配,说明偏移 268 后正好覆盖返回地址。
方法二:ESP 跳板测试
- 在偏移基础上继续追加 NOP 和标记:
- $(python -c 'print "A"*268 + "BBBB" + "C"*20')
复制代码 - 当 EIP 被 BBBB 覆盖后,程序崩溃时返回地址已弹栈,GDB 显示 ESP 指向 CCCC... 区域,即 shellcode 起始处。
- 该地址即为跳转目标,可按小端序写入返回地址。
注意:多次测试时,若输入长度变化(如从 272 → 292 字节),操作系统会为对齐在更低地址分配新的栈空间,导致 ESP 地址出现偏移差异。
7. NOP 雪橇与其作用范围
- 目的:在返回地址到 shellcode 区间填充 \x90,形成 NOP 滑板,确保 EIP 落点可滑入真实 shellcode。
- 长度:通常几十到数百字节,根据偏移范围动态调整。
8. 坏字符测试(Bad Character Testing)
- 使用脚本生成连续字节串:
- python -c 'print "".join([chr(i) for i in range(1,256)])'
复制代码 - 将该字符串传入程序,在 GDB 中查看内存(x/256x $esp 或 x/256b $esp)。
- 若发现某字节丢失或被解释异常,则需将其从 payload 中排除,直到所有字节都能正确通过。
9. 常见调用约定对比
约定参数顺序清理者示例cdecl右→左调用者C 默认stdcall右→左被调用者Windows APIfastcall前几个通过寄存器被调用者性能优化10. x86 与 x64 区别
- 寄存器宽度:x86 为 32 位,x64 为 64 位。
- 新增寄存器:x64 增加 R8–R15。
- 参数传递:x64 多数通过寄存器,栈负载减少。
以上内容整合了栈与堆、字节序、栈帧结构、利用流程、偏移与跳板测试、NOP 雪橇、坏字符测试及调用约定差异,建议结合 GDB 工具逐步验证。
来源:程序园用户自行投稿发布,如果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