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首页 业界区 安全 数字设计中的多级同步器(multi-stage synchronizer) ...

数字设计中的多级同步器(multi-stage synchronizer)

郗燕岚 2025-10-1 13:18:47
数字设计中的多级同步器(multi-stage synchronizer)

多级同步器是跨时钟域设计的基本手段,用多个寄存器级联采样异步信号,从而降低亚稳态传播风险。
1. 背景:跨时钟域与亚稳态

在数字电路中,触发器(flip-flop)对输入信号采样有稳定时间窗口(setup/hold time)。
如果数据在触发器时钟边沿附近发生翻转,触发器就可能进入 亚稳态:既不是逻辑“0”,也不是逻辑“1”,而是一个电压在阈值附近长时间振荡或停留的状态。
亚稳态最终会收敛到稳定态,但这个收敛时间是随机的,无法完全消除,只能 降低亚稳态传播到系统的概率
当一个信号从一个时钟域(clkA)发送到另一个不相关的时钟域(clkB)时,这个信号就成了 异步信号,接收端的触发器很可能采到“坏点”,因此必须使用同步器。
2. 多级同步器的基本原理

两级同步器(2-stage synchronizer) 是最常见的同步器结构:

  • 第一级触发器采集异步信号,可能进入亚稳态;
  • 第二级触发器再采集一次,第一级的输出在经过一个时钟周期之后,大概率已经走出亚稳态,输出变为有效的 0 或 1;
  • 从第二级输出之后,认为是“同步到本时钟域的信号”。
多级(3级甚至更多)同步器 的作用,就是在对可靠性/寿命要求极高的场景(如航空航天、医疗设备、长寿命 ASIC/FPGA)中,进一步降低亚稳态传播概率。其基本原理完全一致:每增加一级触发器,就给 metastability 更多的恢复时间,从而指数级降低失败概率。
3. 同步器的数学模型

MTBF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是衡量亚稳态对系统影响的指标。公式常见形式如下:

\[MTBF = \frac{e^{\frac{T_{res}}{\tau}}}{f_{clk} \cdot f_{data} \cdot C}\]

  • $ f_{clk}$:接收时钟频率
  • $ f_{data}$:输入信号跳变频率
  • $ \tau $:触发器的亚稳态时间常数(工艺相关)
  • $ T_{res} $:同步器提供的恢复时间(与同步器级数有关)
  • $ C $:与电路实现有关的常数
可以看出,增加同步级数,相当于增加 \(T_{res}\),会指数级提升 MTBF
4. 实现方式(Verilog示例)

一个典型的 两级同步器
[code]module sync_2ff (    input  wire clk,      // 接收时钟域    input  wire rst_n,    input  wire async_in, // 异步信号    output reg  sync_out  // 同步后的信号);    reg sync_ff1, sync_ff2;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begin        if (!rst_n) begin            sync_ff1

相关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