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我们为什么要睡觉》前些日子看完了这本书,一直想写点东西总结一下,但是又不知道怎么提笔。大概是因为这本书整体上还是比较枯燥的,属于一本工具性的书,尤其是书的前面讲到睡眠的定义,各种类型动物的睡眠,“猿类,恐龙,睡眠与半脑睡眠”,理论性很强,看得我昏昏欲睡。
但是还是坚持着看完了,想了想还是决定写点什么,下面的内容我将抛砖引玉,阐述一下书中比较重要的一些观点和实验,讲一下睡眠对我们的影响。
写在前面
一直以来,社会文化是鼓励牺牲睡眠时间去做事的,比较经典的一句话:“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 这句话来自科比(一位著名的 NBA 运动员),也被各种报道,很多人认为这是科比努力练球的证明。事实的确如此,科比一直是一名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他的精神也激励了无数喜欢篮球的人,但其实这句话是有一些问题的:科比一直采用的是一种叫做 “双相睡眠周期”的睡眠模式,这意味着他一天中会分两次睡觉,而不是像绝大多数人那样连续睡一整块时间,科比将自己的睡眠分成两个时间段,每次 4 小时,其实每天还是保证了 8h 的睡眠\(^{}\)。
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事实,就很容易被误导,大概就是我要努力,少睡觉,多做事。很遗憾的是,这样是完完全全的错误的,我也是读完此书之后才意识到,睡眠不足对我们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多做一点事带来的收益。最后,我无意拿詹姆斯进行对比,就是詹姆斯每天会保证 12h 的睡眠\(^{}\)。事实上,不光是运动员,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十分关注自己的睡眠,因为这对我们的健康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
要在有限的篇幅之内完全介绍本书是不现实的,因此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书的大致结构和内容,然后挑选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些观点和实验做一些介绍(侧重睡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开篇马修·沃克博士先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我们要睡觉?”睡眠不像进食或喝水那么直观,但它同样必不可少、他通过多个案例和研究引起读者的兴趣(比如:少睡几小时会有什么后果?) 引出全书的主线:睡眠影响我们大脑、身体、寿命、幸福感。
接下来书中的内容侧重理论阐述,主要分为四点:首先介绍影响我们睡眠节奏的几个因素,咖啡因,时差和褪黑激素;其次是是睡眠的结构,NREM(非快速眼动)和REM(快速眼动)二者的作用,分别是修复(80%)与重组大脑(20%);接下来视角扩大到了动物界:几乎所有物种都需要睡眠,猿类(人类的近亲)开始搭建“床”,提升了睡眠质量,不同物种的睡眠方式差异巨大,但目的相似;最后作者介绍了人从婴儿,到儿童与青少年再到老年期间睡眠模式的变化。
读完这本书,能感受得到作者的幽默,严谨,负责,如果你也对睡眠这个话题感兴趣,那我同样推荐一下 Matt Walker博士在 Ted 上的演讲。
实验阐述
接下来我想介绍书中比较重要的一些实验,其中的很多给我带来了久久的挣扎,比如我对什么是意志力有了更深的看法,比如我一直贯彻实施的健康三角理论,即睡眠,运动,饮食三位一体也到了修正;
疲劳驾驶
稍微解释一下为什么在这里单开一节介绍疲劳驾驶,这主要是因为读完本书之后,我能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人文关怀,同样我觉得生命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值得写在这里,即使看上去有些突兀。
根据美国汽车协会交通安全基金会《严重睡眠不足与车祸风险》\(^{}\)的数据,他们统计了 2016 年对美国 7000 多名司机在两年内进行的详细追踪的大规模调查结果,如下:
可以发现当睡眠时间在 6~7 h,车祸风险的增长倍数为1.3,当睡眠时长为 4~5h,车祸风险增长倍数为 4.3,当睡眠时间少于 4h,车祸风险增长倍数来到了 11.5,车祸风险与睡眠时间呈现的是指数级的增长。主要原因在于,疲劳驾驶时,人会不间断的进入微睡眠的状态,进入这种状态的司机根本不会刹车,更不会试图避免事故的发生。微睡眠是指短暂的、几秒钟的失去意识,通常发生在极度疲劳或睡眠不足时。人在微睡眠时看起来清醒,但大脑部分区域已“关闭”,容易导致注意力丧失、反应迟钝。(P167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让人有些惊讶的事实,就是由疲劳驾驶引起的交通事故数量超过了由酒精和毒品引发的车祸的总和。
这里我深知短短的一些数据不足以引发我们对疲劳驾驶危险的深刻感知,所以我强烈建议您阅读一下本书的 P160-P177 相关的数据统计加深印象,最后附上一段节选自书里的话:
我希望读者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开车时昏昏欲睡,求求你一定要停下来。这是生死攸关的事。肩负着别人生死的担子是件可怕的事情。人们可能会告诉你各种在驾驶时抵抗困倦的方法,但请不要被这些无效的方法所误导①。我们中有许多人觉得自己可以通过纯粹的意志力克服困倦,但可悲的是,这并不是真的。如果坚持相信,那么你可能会危及自己的生命、与你同车的家人或朋友的生命,以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有些人只需要在驾驶时睡着一次,就会永远地失去生命。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开车时感到昏昏欲睡,或者实际上在驾驶时睡着了,那么请停下来休息一晚。如果你真的必须得继续赶路——并且是在知道这样做真的会威胁生命的情况下做出了这个判断——那么就尽快在路边的安全处停一小会儿,小睡一下(20~30分钟)。当你醒来后,不要马上开车,因为这时你会出现睡眠惯性——睡眠对清醒的持续影响。再等20~30分钟,或许如果你真的需要的话,喝一杯咖啡,之后才能再次开车上路。然而,这只会支持你眼下的旅程,你很快又会需要另一次这样的补给,而且效果会逐渐减弱。这终究不值得付出生命的代价。
①在驾驶时帮助克服困倦的常见传言包括:打开广播、放下车窗、吹冷风、往脸上泼冷水、打电话、嚼口香糖、打自己耳光、自己掐自己。自己给自己几拳以及承诺给自己保持清醒的奖励等。
睡眠与身体
回到 NBA,书中引用了来自美国国家篮球协会(NBA)的概念验证数据,统计了金州勇士队球员安德烈 - 伊戈达拉经过测量的睡眠数据,根据睡眠追踪数据,下面展示了伊戈达拉每晚睡眠超过 8h 与少于 8h 时的表现差异 \(^{}\):
或许你会说 “我又不是专业的运动员,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运动爱好者罢了,我今天运动了哈,晚上我就少睡几个小时,蹦个小迪,再喝点小酒,美滋滋。根据你那个什么身体健康理论(睡眠,运动,饮食三位一体),那就运动和睡眠风险对冲了啊,问题不大,嘿嘿
来源:程序园用户自行投稿发布,如果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