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婉秀 发表于 2025-6-2 00:33:17

史上最全EffectiveJava总结(一)

创建和销毁对象

1、静态工厂方法代替构造器

优点

[*]静态工厂方法有名称,能确切地描述正被返回的对象。
[*]不必每次调用都创建一个新的对象。
[*]可以返回原返回类型的任何子类对象。
[*]创建参数化类型实例时更加简洁,比如调用构造 HashMap 时,使用 Map < String,List < String > m = HashMap.newInstance() ,与 Map < String,List < String > m > = new HashMap < String,List < String > >();
缺点

[*]没有公共或受保护构造方法的类不能被子类化
[*]不像构造方法一样容易被找到
2、遇到多个构造参数时要考虑用建造者模式

其它方式的缺点

[*]静态工厂和构造器不能很好地扩展到大量的可选参数。
[*]JavaBean 模式下使用 setter 来设置各个参数,无法仅通过检验构造器参数的有效性来保证一致性,会试图使用不一致状态的对象。
Builder 的建造者模式:使用必须的参数调用构造器,得到一个 Builder 对象,再在 builder 对象上调用类似 setter 的方法设置各个可选参数,最后调用无参的 build 方法生成不可变对象,new Instance.Builder(必须参数).setter(可选参数).build()。
建造者模式详解
Builder 模式让类的创建和表示分离,使得相同的创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public class Computer {
    private final String cpu;//必须
    private final String ram;//必须
    private final int usbCount;//可选
    private final String keyboard;//可选
    private final String display;//可选

    private Computer(Builder builder){
      this.cpu=builder.cpu;
      this.ram=builder.ram;
      this.usbCount=builder.usbCount;
      this.keyboard=builder.keyboard;
      this.display=builder.display;
    }
    public static class Builder{
      private String cpu;//必须
      private String ram;//必须
      private int usbCount;//可选
      private String keyboard;//可选
      private String display;//可选

      public Builder(String cup,String ram){
            this.cpu=cup;
            this.ram=ram;
      }

      public Builder setUsbCount(int usbCount) {
            this.usbCount = usbCount;
            return this;
      }
      public Builder setKeyboard(String keyboard) {
            this.keyboard = keyboard;
            return this;
      }
      public Builder setDisplay(String display) {
            this.display = display;
            return this;
      }      
      public Computer build(){
            return new Computer(this);
      }
    }
//省略getter方法
}

// 使用:
Computer computer=new Computer.Builder("因特尔","三星")
                .setDisplay("三星24寸")
                .setKeyboard("罗技")
                .setUsbCount(2)
                .build();但是,建造者模式也有缺点:

[*]为了创建对象,首先得它的创建Builder,在性能关键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问题
[*]Builder模式比伸缩构造方法模式更冗长,因此只有在足够参数的情况下才值得使用,比如四个以上
3、使用私有构造方法或枚举实现Singleton属性

Singleton指最多会被实例化一次的类。通常情况下,以前的做法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某些高级情况,通过使用反射的相关知识访问private的构造函数,破坏Singleton。
public class Elvis{
    // 注意,公有final对象
    public static final Elvis INSTANCE = new Elvis();
    private Elvis(){}
}另一种情况,在序列化的过程中,反序列化得到的对象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对象(破坏了Singleton),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单元素枚举型处理。
public enum Elvis{
    INSTANCE;
    // some methods
}单例模式 详解看这篇文章
4、使用私有构造方法执行非实例化

有一些工具类,仅仅是提供一些能力,自己本身不具备任何属性,所以,不适合提供构造函数。然而,缺失构造函数编译器会自动添加上一个无参的构造器。所以,需要提供一个私有化的构造函数。为了防止在类内部误用,再加上一个保护措施和注释。
public class Util{
    private Util(){
      // 抛出异常,防止内部误调用
      throw new AssertionError();
    }
}弊端是无法对该类进行继承(子类会调用super())。
5、依赖注入优于硬链接资源

硬连接资源:
上面使用的方式都是硬连接(硬编码);什么是硬连接,我在此处的理解是在代码中直接引用某个固定的资源。但是如果一个类依赖多种资源呢?以下面的例子为例,引用的字典资源可能是中文字典,也可能是英文字典,每次资源发生变化时都需要在代码中去修改,这样的方式显然不够灵活。
许多类依赖于一个或多个底层资源。例如,拼写检查器依赖于字典。
通过静态方法来替代硬资源连接 :
// Inappropriate use of static utility - inflexible & untestable!
public class SpellChecker {
    //仅提供了一个资源
    private static final Lexicon dictionary = "依赖的资源";
   
   //私有构造方法,非实例化
    private SpellChecker() {} // Noninstantiable
   
   //拼音检查器提供给外部类调用的方法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Valid(String word) { ... }
    public static List<String> suggestions(String typo) { ... }
}使用单例来替代硬连接资源,同样也是不灵活的:
// Inappropriate use of singleton - inflexible & untestable!
public class SpellChecker {
    private final Lexicon dictionary = ...;

    private SpellChecker(...) {}
    public static INSTANCE = new SpellChecker(...);

    public boolean isValid(String word) { ... }
    public List<String> suggestions(String typo) { ... }
}也可以在类需要字典资源的时候再去指定,例如将属性设置为非 final,再提供一个方法去修改资源,但这样的设置显得非常笨拙、容易出错、并且无法并行工作。静态工具类和单例类不适合与需要引用底层资源的类。
依赖注入:
使用依赖注入替代硬连接资源,依赖注入提供了灵活性和可测试性。虽然下方的实例仍是一个基础资源,但是它由外部类提供,这样保证了我们的SepllChecker提供的功能不变,但是数据却是灵活多变的。
public class SpellChecker03 {

    private final Lexicon dictionary;

    //需要检查什么资源,由外部类提供基础的数据
    public SpellChecker03(Lexicon dictionary) {
      this.dictionary = Objects.requireNonNull(dictionary);
    }

    public boolean isValid(String word) { ... }
}依赖注入模式非常简单,许多程序员使用它多年而不知道它有一个名字。 虽然拼写检查器的例子只有一个资源(字典),但是依赖项注入可以使用任意数量的资源和任意依赖图。 它保持了不变性(详见第 17 条),因此多个客户端可以共享依赖对象(假设客户需要相同的底层资源)。 依赖注入同样适用于构造器、静态工厂
但是使用依赖注入来实现硬资源连接,也有一定的弊端,一般大型的项目,可能有数千个依赖项,这让项目变得混乱,不过可以使用Spring框架来消除这些混乱。依赖注入,它极大地提升了类的灵活性、可重用性和可测试性。
6、避免创建不必要的对象


[*]对于 String 类型,String s = new String("") 每次执行时都会创建一个新的实例,而使用 String s = "" 则不会,因为对于虚拟机而言,包含相同的字符串字面常量会重用,而不是每次执行时都创建一个新的实例。
[*]重用相同功能的对象:

[*]重用那些已知不会被修改的可变对象,如Date 、Calendar
[*]可变对象的重用:比如,Map的keySet()方法就会返回Map对象所有key的Set视图。这个视图是可变的,但是当Map对象不变时,在任何地方返回的任何一个keySet都是一样的,当Map对象改变时,所有的keySet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

[*]小心自动装箱(auto boxing):优先使用基本类型,避免无意识的自动装箱。
[*]对于廉价的对象,慎用对象池。现代JVM对廉价对象的创建和销毁非常快,此时不适于使用对象池。
[*]用静态工厂方法而不是构造器
7、消除过期的对象引用

以下三种情况可能会造成内存泄露:

[*]自己管理的内存(数组长度减小后,pop出的对象容易导致内存泄漏)
[*]缓存
[*]监听和回调
自己管理的内存:
public class Stack {
   // ……
   
    public Object pop() {
      if (size == 0) {
            throw new EmptyStackException();
      }

      return elements[--size];
    }
   

    // ……
}这个程序在发生内存泄露:
return elements[--size];如果一个栈是先增长再收缩,那么从栈中弹出来的对象将不会被GC回收,即使使用栈的程序不会在引用这些对象,这是因为,栈会维持着elements的过期引用,即永远也不会被解除的引用。
应该要这样修改:
public Object pop(){
    if(size == 0){
      throw new EmptyStackException();
    }
    Object result = elements[--size];
    //消除引用
    elements = null;
    return result;
}缓存:
缓存的对象容易被程序员遗忘,需要设置机制来维护缓存,例如不定期回收不再使用的缓存(使用定时器)。某些情况下,使用WeakHashMap可以达到缓存回收的功效。注,只有缓存依赖于外部环境,而不是依赖于值时,WeakHashMap才有效。
监听或回调:
使用监听和回调要记住取消注册。确保回收的最好的实现是使用弱引用(weak reference),例如,只将他们保存成WeakHashMap的键。
8、避免使用 Finalizer和Cleaner 机制

Java的GC有强大的回收机制,可以简单的记住:不要显示调用finalizer。可以这样理解:
JVM是针对具体的硬件设计的,然而程序却不是针对具体硬件设计的,所以,Java代码无法很好的解决GC问题(因为他具有平台差异化)。另外,finalizer的性能开销也非常大,从这个角度上考虑也不应该使用它。
Java 9中,Finalizer 机制已被弃用,但仍被 Java 类库所使用。 Java9中 Cleaner 机制代替了 Finalizer 机制。
Cleaner 机制不如 Finalizer 机制那样危险,但仍然是不可预测,运行缓慢,通常是不必要的。
对于所有对象都通用的方法

10、覆盖 equals要遵守通用约定

当重写equals方法时,必须遵守以下约定

[*]自反性:对于任何非空引用x。x.equals(x) 必须返回 true
[*]对称性:对于任何非空引用x,y。当且仅当y.equals(x) 为 true时,x.equals(y) 也必须为 true
[*]传递性。对于任何非空引用x,y,z。如果 (x.equals(y)&&y.equals(z)) 为 true,那么y.equals(z) 也为 true
[*]一致性:对于任何非空引用x,y。如果在equals中比较的信息没有修改,那么 x.equals(y) 的调用必须始终为true或始终为 false
[*]非空性:对于任何非空引用x。x.equals(null) 必须返回 false
编写高质量equals方法:

[*]使用 == 操作符检查”参数是否为这个对象的引用“。
[*]使用 instanceof 操作符检查“参数是否为正确的类型”。
[*]把参数转换成正确的类型。因为转换操作在 instanceof 中已经处理过,所以肯定会成功。
[*]对于该类中的每个关键域,检查参数中的域是否与该对象中对应的域相匹配。

[*]域可能为基本数据类型,非float和double类型,使用==来进行比较
[*]可能为引用类型,递归调用equals方法
[*]对于float类型,使用Float.compare(float,float)处理,对于double类型,使用Double.compare(double,double)处理,但会导致自动装箱,消耗性能。并且由于存在Float.NaN,因此需要额外处理

[*]由于可能存在null,因此使用Object.equals(Object,Object)来检查是否相等
其他提醒:

[*]当重写 equals 方法时,同时也要重写 hashCode 方法
[*]不要让 equals 方法试图太聪明。如果只是简单地测试用于相等的属性,那么要遵守 equals 约定并不困难。
[*]在 equal 时方法声明中,不要将参数 Object 替换成其他类型,否则只是重载了方法。应使用@Override注解来避免犯这个错误
11、覆盖 equals 方法时,总要覆盖 hashCode 方法

当覆盖equals方法时,必须要覆盖hashCode方法。因为相等的对象必须要有相同的哈希码。如果没有一起去覆盖 hashcode,则会导致俩个相等的对象未必有相等的散列码,造成该类无法结合所有基于散列的集合一起工作。
详情请关注 equals和hashcode
12、始终重写 toString 方法

Object 所提供的 toString,是该对象的描述,输出的是 【类名@散列码】的格式。因此,为了更容易阅读,应该重写 toString 方法
注意:

[*]重写toString方法时,如果有格式,则应该严格按照格式返回。
[*]自己覆盖的 toString,返回对象中包含的所有值得关注的信息。
[*]在静态工具类 和 枚举类 中重写 toString 方法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是抽象类,应该重写 toString 方法来指定格式。如集合实现的toString 方法都是从抽象集合类中继承的/
// java.util.AbstractCollection#toString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Iterator<E> it = iterator();
    if (! it.hasNext())
      return "[]";

    StringBuilder sb = new StringBuilder();
    sb.append('[');
    for (;;) {
      E e = it.next();
      sb.append(e == this ? "(this Collection)" : e);
      if (! it.hasNext())
            return sb.append(']').toString();
      sb.append(',').append(' ');
    }
}不足:

[*]当类被广泛使用,一旦指定格式,那就会编写出相应的代码来解析这种字符串表示法,以及把字符串表示法嵌入持久化数据中,之后如果想改变这种格式,则会遭到破坏。
13、谨慎重写 clone 方法

调用clone()方法需要对象实现Cloneable接口,但是这个接口有着许多缺陷。最主要的缺陷在于,Cloneable接口中不包含任何方法,而Object中的clone方法是protect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类只是继承了Cloneable接口,但是却没有重写clone()方法,那么对于这个类的对象,clone()方法依然是不可用的。
既然Cloneable接口中没有任何方法,那么它有什么作用呢,可以看看Object中的clone()方法:
protected Object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if (!(this instanceof Cloneable)) {
      throw new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Class " + getClass().getName() +" doesn't implement Cloneable");
    }
    return internalClone();
}从上面的代码中可以看出Cloneable接口实际上决定了clone()方法的行为,按书中所说:“这是接口的一种极端非典型的用法,并不值得仿效。”
也就是说如果clone()方法想要实现预想中的效果,就需要遵守一个“相当复杂的,不可实施的,并且基本上没有文档说明的协议”。
但是即使是java.lang.Object规范中的约定内容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不调用构造器”,这一条规定太过强硬,因为行为良好的clone()方法可以调用构造器来创建对象,构造之后在复制内部数据。
在最理想的状况下,如果需要使用clone方法,只需要实现Cloneable接口,并且重写clone()方法即可:
@Override
public Object clone(){
    try{
      return super.clone();
    }catch(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throw new AssertionError();
    }
}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需要浅拷贝的情况。但如果这么做,而且拷贝的类中存在可变的对象,就会导致灾难性的结果。
例如希望通过上面的方式clone一个如下的Stack:
public class Stack{
    private Object[] elements;
    private int size = 0;
    //other......
}这样clone出来的Stack对象与原Stack对象却使用的是同一个elements引用,但是size属性却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很快就会发现这两个Stack对象已经无法正常工作。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深拷贝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例如上面的Stack类,虽简单的做法就是在elements数组中递归地调用clone:
@Override
public Stack clone(){
    try{
      Stack result = (Stack) super.clone();
      result.elements = elements.clone();
      return result;
    }catch(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throw new AssertionError();
    }
}克隆复杂对象还有一个方法:
先调用super.clone(),然后把返回对象中的所有域都设为空白状态,再将原对象中各个域的值赋给克隆对象中的相应部分,但是它运行起来通常没有“直接操作对象及其克隆对象的内部状态的clone方法”快。
正是因为 Cloneable 接口有着这么多的问题,可以肯定的说,其他接口都不应该扩展此接口;那些为了继承而设计的类也不应该实现此接口。
因此应使用其它方式来克隆对象:

[*]使用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实现深拷贝,但要注意,被克隆的对象及其所有属性都必须是可序列化的。此外,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过程中可能会抛出 IOException 和 ClassNotFoundException 异常,需要进行处理。
[*]使用第三方工具,例如 Apache Commons BeanUtils 库的 BeanUtils.cloneBean() 方法和 Spring Framework 的 ObjectUtils.clone() 方法。
14、考虑实现 Comparable 接口

如果类实现了comparable 接口,便可以跟许多泛型算法以及依赖该接口的集合实现协作,比如可以使用 Array.sort 等集合的排序。
如果是具有明显自然顺序(如字母顺序,数字顺序或时间顺序)的值类,则应该实现Comparable 接囗
排序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是实现Comparator接口,性能大概比Comparable慢10%,例如:
// Comparable with comparator construction methods
private static final Comparator<PhoneNumber> COMPARATOR = comparingInt((PhoneNumber pn) -> pn.areaCode)
    .thenComparingInt(pn -> pn.prefix)
    .thenComparingInt(pn -> pn.lineNum);

public int compareTo(PhoneNumber pn) {
    return COMPARATOR.compare(this, pn);
}有时人们会用计算差值的方法来实现compare方法,例如:
// BROKEN difference-based comparator - violates transitivity!
class DateWrap{
    Date date;
}

static Comparator<DateWrap> order = new Comparator<>() {
    public int compare(DateWrap d1, DateWrap d2) {
      return d1.date.getTime() - d2.date.getTme();
    }
};但是这种做法是有缺陷的。在上例中,Date.getTime返回long型时间戳,两者的差值有可能溢出int。所以应该用Date类自带的比较方法:
// Comparator based on static compare method s
static Comparator<DateWrap> order = new Comparator<>() {
    public int compare(DateWrap d1, DateWrap d2) {
      return d1.date.compareTo(d2.date);
    }
};类和接口

15、使类和成员的可访问性最小化

封装和信息隐藏是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Java的访问控制机制指定了类、接口和成员的可访问性。它们的可访问性由其声明的位置以及声明中出现的访问修饰符(private、protected 和 public)决定。
控制可访问级别的最佳实践是:在不影响软件功能的前提下,让每个类或成员尽可能不可访问。
对于顶级(非嵌套)类和接口,只有两个可能的访问级别:包级和公共。使用哪个级别,取决于是否需要将API对外导出。
如果包级顶级类或接口只被一个类使用,那么可以考虑在使用它的这个类中,将顶级类设置为私有静态嵌套类。
对于成员(字段、方法、嵌套类和嵌套接口),存在四种访问级别,按可访问性从低到高分别是:

[*]私有(private):成员只能从声明它的顶级类访问。
[*]包级(package-private):成员可以从声明它的类所在的包访问。不加修饰符时默认的访问级别。
[*]保护(protected):成员可以从声明它的类的子类和声明它的类所在的包访问。
[*]公共(public):成员可以从任意地方访问。
如果一个方法覆盖了超类方法,那么它在子类中的访问级别就不能比超类更严格。
公共类的实例字段很少用public修饰,除非是静态final常量。带有公共可变字段的类通常不是线程安全的。
Java 9的模块系统引入了两个额外的隐式访问级别。模块是包的分组,它可以显式导出一些包,未导出包的公共类的公共和保护成员在模块外不可访问,它们产生了两个隐式访问级别,即模块内公共和模块内保护。
16、在公共类中,使用访问器方法,而不是公共字段

对于公共类中的可变字段,不应该将它们设为公共,因为这样破坏了类的封装性。应该通过setter、getter方法访问。对于公共类中的不可变字段,设为公共的危害要小一些。
对于包级类或私有嵌套类,公开它们的字段是允许的。因为这两种类的访问受到限制,所以对它们字段的更改也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17、最小化可变性

应该尽量降低类的可变性。
不可变类是实例不能被修改的类。Java中有很多不可变类,如String、Integer等。不可变类的优点是:简单、线程安全,可作为缓存共享。
不可变类需满足以下5条规则:

[*]不要提供修改状态的方法。
[*]确保类不能被继承。可以通过为类加上final修饰符,或者通过静态工厂方法对外提供创建对象的唯一方法。
[*]所有字段用final修饰。
[*]所有字段设为私有。
[*]确保对可变对象引用的独占访问。不要给用户提供访问这些引用的方法。
不可变类的缺点是每个不同的值都需要一个单独的对象。这样会产生很多对象创建和回收的开销。解决办法是提供一个公共可变伴随类。例如String的公共可变伴随类就是StringBuilder,用后者处理多个字符串的拼接时可以减少对象创建数量。
对于那么无法做到不可变的类,应尽量限制它的可变性。这样可以减少出错的可能性。每个字段如果可以,尽量设为私有final的。
18、组合优于继承

继承并不适合于所有场合。在同一个包中使用继承是安全的,对专为扩展而设计的类使用继承也是安全的。但对普通的具体类做跨包的继承是危险的。
继承打破了封装性,除非超类是专门为了扩展而设计的。超类若在后续的发行版本中获得新的方法,并且其子类覆盖超类中与新方法有关的方法,则可能会发生错误。
组合:在新的类中增加一个私有域,引用现有类。它不依赖现有类的实现细节,对现有类进行转发。
两个类只有满足is-a关系时才应该建立继承关系。Java库中有很多违反这一原则的地方,如Stack不是Vector却继承了后者,Properties不是HashTable也继承了后者。这些情况本应该使用组合。
19、继承要设计良好并且具有文档,否则禁止使用

为了避免继承影响子类实现的正确性,需要为可覆盖方法提供详细的文档,说明它的实现细节,以及覆盖它产生的影响。
这看上去违反了一条准则:好的API文档应该描述一个方法做什么,而不是如何做。确实,这是继承违反封装导致的后果。
20、接口优于抽象类

接口相对抽象类的优点是:

[*]一个类只能继承单个抽象类,却能实现多个接口。
[*]接口的使用更加灵活,可以很容易对现有类进行改造,实现新的接口。
[*]接口允许构造非层次化类型结构。
为了代码复用,可以为接口提供默认方法。但是默认方法有不少限制,例如编译器会阻止你提供一个与Object类中的方法重复的默认方法,而且接口不允许包含实例字段或非公共静态成员(私有静态方法除外)。
这时可以实现一个抽象骨架类来结合抽象类和接口的优点。例如Java类库中的AbstractList就是典型的抽象骨架类。抽象骨架类使用了设计模式中的模板模式。
21、为后代设计接口

在Java 8之前,向接口添加方法会导致现有的实现出现编译错误,影响版本兼容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Java 8中添加了默认方法的功能,允许向现有接口添加方法,但是这个添加过程存在很大风险。
由于默认方法被注入到已有实现的过程对实现者是透明的,实现者无需对此做任何反应。但是有时很难为所有的实现提供一个通用的默认方法,提供的默认方法很可能在某些场合是错误的。
下面的例子是Java 8 中被添加到集合接口中的 removeIf 方法:
// Default method added to the Collection interface in Java 8
default boolean removeif(predicate<? super e> filter) {
    objects.requirenonnull(filter);
    boolean result = false;
    for (iterator<e> it = iterator(); it.hasnext(); ) {
      if (filter.test(it.next())) {
            it.remove();
            result = true;
      }
    }
    return result;
}无界通配符类型和原始类型之间的区别是:前者中不能放入任何元素(除了 null)。如果你这样做,会得到一个编译报错:
// Tagged class - vastly inferior to a class hierarchy!
class Figure {
    enum Shape {RECTANGLE, CIRCLE};

    // Tag field - the shape of this figure
    final Shape shape;

    // These fields are used only if shape is RECTANGLE
    double length;

    double width;

    // This field is used only if shape is CIRCLE
    double radius;

    // Constructor for circle
    Figure(double radius) {
      shape = Shape.CIRCLE;
      this.radius = radius;
    }

    // Constructor for rectangle
    Figure(double length, double width) {
      shape = Shape.RECTANGLE;
      this.length = length;
      this.width = width;
    }

    double area() {
      switch (shape) {
            case RECTANGLE:
                return length * width;
            case CIRCLE:
                return Math.PI * (radius * radius);
            default:
                throw new AssertionError(shape);
      }
    }
}为便于参考,本条目中介绍的术语(以及后面将要介绍的一些术语)总结如下:
术语例子条目参数化类型List第26条实际的类型参数String第26条泛型类型List第26条、第29条形式化类型参数E第26条无界泛型表达式List第26条原始类型List第26条有界类型参数第29条递归类型限制第30条有界泛型表达式List, Object> favorites = new HashMap();publicvoid putFavorite(Class type, T instance) {    favorites.put(Objects.requireNonNull(type), instance);}publicT getFavorite(Class type) {    return type.cast(favorites.get(type));}    // Typesafe heterogeneous container pattern - client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avorites f = new Favorites();      f.putFavorite(String.class, "Java");      f.putFavorite(Integer.class, 0xcafebabe);      f.putFavorite(Class.class, Favorites.class);      String favoriteString = f.getFavorite(String.class);      int favoriteInteger = f.getFavorite(Integer.class);      Class favoriteClass = f.getFavorite(Class.class);      System.out.printf("%s %x %s%n", favoriteString,favoriteInteger, favoriteClass.getName());}}枚举和注解

34、用枚举类型代替 int 常量

枚举类型相比int常量有不少优点,如:能提供类型安全性,能提供 toString 方法打印字符串,还允许添加任意方法和字段并实现任意接口,使得枚举成为功能齐全的抽象(富枚举类型)。
一般来说,枚举在性能上可与 int 常量相比,不过加载和初始化枚举类型需要花费空间和时间,实际应用中这一点可能不太明显。
35、使用实例字段替代序数

所有枚举都有一个 ordinal 方法,该方法返回枚举类型中每个枚举常量的数值位置:
// Class hierarchy replacement for a tagged class
abstract class Figure {
    abstract double area();
}

class Circle extends Figure {
    final double radius;

    Circle(double radius) {
      this.radius = radius;
    }

    @Override
    double area() {
      return Math.PI * (radius * radius);
    }
}

class Rectangle extends Figure {
    final double length;
    final double width;

    Rectangle(double length, double width) {
      this.length = length;
      this.width = width;
    }

    @Override
    double area() {
      return length * width;
    }
}这样写虽然可行,但难以维护。如果常量被重新排序,numberOfMusicians 方法将被破坏。 更好的办法是使用一个额外的字段来代表序数:
class Square extends Rectangle {
Square(double side) {
    super(side, side);
}
}ordinal是为基于枚举的通用数据结构(EnumSet 和 EnumMap)设计的。除非你用到这些数据结构,否则最好完全避免使用这个方法。
36、用 EnumSet 替代位字段

如果枚举类型的元素主要在 Set 中使用,传统上使用 int 枚举模式,通过不同的 2 的平方数为每个常量赋值: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Utensil.NAME + Dessert.NAME);
    }
}如果在 Sample 上运行 RunTests,输出如下:
// Two classes defined in one file. Don't ever do this!
class Utensil {
    static final String NAME = "pan";
}

class Dessert {
    static final String NAME = "cake";
}现在让我们添加一个只在抛出特定异常时才成功的测试支持。需要一个新的注解类型:
// Annotation type with a parameter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annotated method is a test method that* must throw the designated exception to succeed.*/@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Target(ElementType.METHOD)public @interface ExceptionTest {    Class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史上最全EffectiveJava总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