遑盲 发表于 2025-8-13 23:35:03

面试防坑场景(持续更新中)

1. 套技术方案型

特征:看似面试,其实是免费获取你的技术思路。
案例:
小张在BOSS直聘聊“后端架构师”岗位,对方连环发问:“假设你要设计一个亿级并发的IM系统,怎么做?数据库如何分库分表?Redis怎么优化?” 聊了40分钟,对方说“谢谢你的分享”,然后就没下文。两个月后,小张发现他们新产品的架构几乎照搬了自己描述的方案。
2. 行业情报套取型

特征:像在闲聊,但一直问你现公司运作细节。
案例:
小李应聘“产品经理”,对方不聊岗位要求,而是问:“你们公司AI搜索是自己训练的吗?用的什么模型?训练数据从哪来?” 后来才知道,这家公司是自己公司的竞争对手。
3. 打击信心型

特征:不断挑你回答的毛病,让你怀疑自己不配这个岗位。
案例:
小王聊“前端开发”岗位,对方每次都说:“你这种思路太老了”“你这水平进不了我们公司”,还夸大技术要求。其实该岗位一直挂着没人招,是HR为了完成活跃指标刷聊天量。
4. 隐私信息套取型

特征:以“背景调查”“系统登记”为由,在聊天中索要身份证、邮箱、银行卡号等。
案例:
小赵聊“运维工程师”,对方直接发来表格,要他填身份证正反面、家庭住址、邮箱密码“方便建账号”。他没给,结果发现对方账号第二天就注销了。
5. 任务考核套代码型

特征:以线上测试或考核任务为名,让你在聊天中交完整代码。
案例:
小陈聊“Python爬虫工程师”,对方发来一个爬取某电商网站价格的任务,要求交可运行代码。小陈完成后被已读不回,几天后发现该公司新上线的功能就是自己写的那套爬虫。
6. 情绪输出型

特征:对方根本没打算招人,只是在聊天里发泄不满、抬高自己、打击求职者。
案例:
小郭在BOSS直聘应聘“Java开发”,对方上来就说:“现在的年轻人太浮躁,你们写的代码一塌糊涂”“我们公司只要技术顶尖的人,像你这种简历根本进不了面试。”
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岗位介绍或技能评估,像是在单方面说教。后来小郭才知道,这家公司岗位挂了一年,没人招,HR每天靠刷聊天量和输出观点混活跃度。
7. 超长试用期型(高危)

特征:招聘聊天中随口带过“试用期6个月”,不解释原因,不提合法性。背后常伴随:
长期压低工资:试用期薪资低于转正 80%,甚至只有一半。
有预谋的淘汰计划:第5个月找理由辞退,永不真正转正。
考核标准模糊:KPI 不明确,临近转正突然加高要求。
社保公积金缩水:只交三险或不交,离职才发现记录空白。
心理与职业双重消耗:6 个月低薪+不确定感,导致焦虑、技术停滞。
案例:
小梁聊“Java开发”,HR轻描淡写说“试用期6个月,我们行业都这样”。入职后工资只有转正的60%,第5个月被辞退,连社保记录都不完整。
8. 低薪压榨型(隐形全能岗位)

特征:
工资报价明显低于行业水平,但对方用“你还在转行/刚毕业/先锻炼”来解释;
岗位描述看似简单,入职后被加压式塞入前端、后端、大数据、云原生、运维等多种职责;
所有任务都要求自己独立搞定,但不给资源、不设 mentor、不做团队配合;
提涨薪或明确工作范围,对方含糊其词,始终不落在纸面上;
不断传递“你扛下来就能成长”的暗示性话术,却没有兑现路径。
案例:
小任是一本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转行学 Java,聊的是“Java 初级开发”,BOSS 上开价 7500 元。入职后发现:
公司给的活比中级岗还重,要他一人负责接口、Vue 前端、Kafka 消费、Hive 脚本、K8s 容器部署等全链路内容;
所有任务都用“你要成长就得自己扛”搪塞;
明明同岗位大专都能拿 9k,普通本科 12k,他被低价套牢;
不断被领导质问绩效,始终不给涨薪,也不明确评估标准;
工作量压垮身体,最终以“绩效未达预期”被辞退,简历空窗 5 个月。


来源:程序园用户自行投稿发布,如果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面试防坑场景(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