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大语言模型的“语言乐高”,一切智能的基石
1、什么是Token?——AI眼中的“文字积木块”Token 是模型用来表示自然语言文本的基本单位,也是模型的计费单元,可以直观的理解为“字”或“词”;通常 1 个中文词语、1 个英文单词、1 个数字或 1 个符号计为 1 个 token。
一般情况下模型中 token 和字数的换算比例大致如下:
[*]1 个英文字符 ≈ 0.3 个 token。
[*]1 个中文字符 ≈ 0.6 个 token。
但因为不同模型的分词不同,所以换算比例也存在差异,每一次实际处理 token 数量以模型返回为准。
Token核心本质:
Token并非简单的字符或单词,而是模型通过分词器(Tokenizer)对文本智能拆解后的语义片段:
[*]✅ 英文示例:"unbelievable" → 拆为 ["un", "belie", "able"](3个Token)
[*]✅ 中文示例:"人工智能" → 可能拆为 ["人", "工", "智能"](3个Token)或 ["人工", "智能"](2个Token)
2、分词器差异:同一文本在不同模型中的「千面解析」
2.1 主流分词算法对比
算法代表模型中文处理特点案例对比(“人工智能”)BPEGPT系列优先拆分子词["人","工","智","能"](4 Token)WordPieceBERT合并高频词对["人工","智能"](2 Token)UnigramT5/ALBERT概率保留完整词["人工智能"](1 Token)
2.2 在线工具实时验证
TikTokenizer可视化平台:https://tiktokenizer.vercel.app/
输入任意文本,即时对比GPT-4、Claude、Llama等模型的分词差异:
示例输入:“自然语言处理”
GPT-4:["自","然","语","言","处理"](5 Token)
DeepSeek-R1:["自然","语言","处理"](3 Token)
3、Token如何工作?——从文字到智能的三步转化
3.1 分词(Tokenization)
文本通过算法(如BPE、WordPiece)被拆解为Token序列。例如:
"你好!" → Token序列 ["你", "好", "!"] → 数字ID 3.2 向量化(Embedding)
每个Token ID映射为高维向量(如768维),承载语义信息。例如:
"猫" → 向量 (模型真正“理解”的数学表达)
3.3 预测生成(Autoregression)
模型基于上下文Token预测下一个Token概率:
"今天天气_" → 预测"晴"(80%)、"雨"(15%) → 选择最高概率输出
4、Token为何如此重要?——成本、性能与能力的核心标尺
影响维度典型场景计算成本API按Token计费(如GPT-4:输入0.03/千Token,输出0.06/千Token)上下文限制模型记忆上限由Token数决定(如GPT-4 Turbo=128K Token≈9.6万汉字)语言效率差异相同内容中文Token数≈英文1.5–2倍(例:1000汉字≈400-500 Token)生成质量超出上下文限制会导致“记忆截断”(如长文档后半部分被遗忘) 5、Token 用量与成本计费
5.1 用量组成
单次 API 调用的 Token 总量 = 输入 Token(Prompt) + 输出 Token(Completion)。
示例:输入 50 Token,输出 150 Token,则总量为 200 Token。
5.2 计费规则
主流模型按千 Token(1K Tokens)计价,输入/输出费率不同:
模型输入单价(/1K Tokens)输出单价(/1K Tokens)GPT-4 Turbo$0.01$0.03GPT-3.5 Turbo$0.0015$0.002国产模型(如 DeepSeek)几厘至几分人民币几厘至几分人民币
5.3 多轮对话的累积消耗
上下文历史会持续占用 Token,导致单轮成本递增:
第 1 轮:输入 50 + 输出 100 = 150 Token
第 2 轮:新输入 50 + 新输出 100 + 历史 150 = 300 Token
若不限制上下文,10 轮对话可能累积 3000 Token,成本显著上升。
6、Token优化实战技巧——让AI更高效省钱
6.1 精简输入
❌ 冗余表达:"我需要一个关于机器学习基础知识的详细解释"(20 Token)
✅ 优化后:"解释机器学习基础"(7 Token,省65%)
6.2 术语压缩
用"NLP"替代"自然语言处理"(3 Token → 1 Token)
6.3 长文本处理
[*]分段输入(每段≤模型上下文上限)
[*]关键信息前置,避免截断风险
6.4 生僻字避坑
"饕餮"(4 Token)→ 改用"神兽"(2 Token)
6、Token的未来:多模态统一与行业革新
[*]跨模态扩展:图片、音频正被Token化(如DALL·E将图像转为1024 Token序列)
[*]垂直领域优化:医疗/法律等专业领域可定制分词器,将术语保留为单一Token(如"冠状动脉")
[*]认知边界突破:Google实验证明,统一Token化文本、图像、坐标数据,使AI具备跨任务能力
7、结语:Token是AI世界的“通用货币”。
来源:程序园用户自行投稿发布,如果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